“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三章 思想改造是如何進行的——人的馴化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 电子版 20078)

58.鍛煉與考驗的陷阱

    當黑格爾說時代精神的巨人在大步前進中免不了會踩傷一些無辜的花草時,他自然懶得為那些被踩傷的無辜花草設身處地思考一番;當列寧說在兩個人殊死搏鬥中你怎麽能說哪一拳必要哪一拳不必要時,他大概也不肯去想一想那不必要的一拳擊中後别人當作何感受。中共領導人有時倒對他們略去不談的問題發表過一些議論。劉少奇講到要加强個人修養,要受得起委屈,要能忍辱負重。毛澤東還說受到不公正對待有着許許多多的好處,並引用一大段太史公報任安書中的話作為佐證。文化革命中,各屑領導的當權派都被造反派“炮轟”“火燒”了一陣,但造反派的這種做法原是從先前的當權派那裹學來的:有哪一次運動不是傷及一大片呢?思想改造既是針對整個知識份子,其傷害面更廣泛。那麽,大家又是如何承受的呢?這就涉及到另一個重要的概念,曰“鍛煉”,曰“考驗”。

    人真是語詞的動物。天下許多壞事,衹要頂上一個好名稱便可暢行無阻。若問在當年,我們為甚麽會那樣積極熱情地歡迎各種折磨,因為我們以為它是“鍛煉”;我們為甚麽會毫無怨尤地接受那些無端的懲罰,因為我們以為它是“考驗”。嗚呼,鍛煉,考驗,多少罪行假汝之名而行!

    需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說,在共產黨統治下.一切“鍛煉”都是摧殘,一切“考驗”都是折磨。應該承認,當年的共產黨確實有股斯巴達的精神,因此在不少情況下,從共產黨的角度看,鍛煉確是鍛煉,考驗確是考驗。我這裹衹是說,靠着“锻煉”和“考驗”這兩個動聽的名詞,共產黨極其方便地進行了一大套對人的摧殘折磨,而我們則極其愚蠢地接受了它們。

    在思想改造過程中,“鍛煉”和“考驗”的作用至少有兩個。第一,它使我們以逆來順受的態度,接受了很多我們本來並不情願接受的東西:不近情理的批評,不公正的待遇,等等。這一層道理比較簡單,不必多說。第二,一旦人們以接受锻煉、經受考驗的態度去對待那些錯誤的批評和錯誤的懲罰並為此而付出長期的、沉重的代價之後.他們就很可能對那些使自己深受其害的錯誤批評和錯誤懲罰有意識地進行辯護,因為那也是為自己的逆來順受進行辯護。於是就會出現十分怪異的現象:被壓迫者要主動地替壓迫者講好話,被壓迫者竭力否認自己受到了壓迫。此間的奥妙在於,如果你承認自己受到壓迫,你又如何解釋你當年的逆來順受?那豈不證明你不是很怯懦便是很愚蠢?你為了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你就不得不連帶着把那種不合理的遭遇合理化。

    在小說《绿化樹》中,張賢亮描寫了一個知識青年被打成右派罰去勞動改造的故事。在“題記”中,作者引用了蘇聯作家阿·托爾斯泰用以比喻知識份子思想改造的艱苦性的那句話“在清水裹泡三次,在血水裹浴三次,在碱水裹煮三次”,說明苦行、苦難乃是個人精神成長之必需。張賢亮告訴人們,衹要“具有自覺性,人越是在艱苦的環境,釋放出來的能力也越大”;有了這種自覺性,痛苦也就“到處可以隨時轉换”成歡樂。在講到眾多的知識份子在那段時間遭受的厄運時,作者說那是“歷史必須要我們付出的代價”。

    不難看出,張賢亮的這些觀點,正好為上述分析提供了印證。他把受迫害、受摧殘解釋為經受磨煉,美化為個人精神成長的必經歷程。當然,作者的態度也有一定的道理。人到無奈時,不得不達觀。當人們無法改變厄運時,他就應該勇敢地面對厄運,承受厄運,並力圖從厄運中發掘出意義。但無論如何,厄運畢竟是厄運而不是幸運,尤其是這裹的厄運純粹是人為的,它是十足的迫害。因此,不論我們以何種積極的態度去承受它,我們都必須保持我們的抗議精神。不錯,在當年的條件下,許多受害者對自己的遭遇都缺乏清醒的認識,即使他們知道自己無辜受害,他們也無法查清其根源和責任所在,所以他們衹好抬出“歷史”,把自己的不幸理解為歷史前進中難免的小誤差。張賢亮以被踩傷的無辜花草的身分,把嚴酷的迫害推給了那個莊嚴而抽象的“歷史”,從而也就免除了迫害者的一切個人責任。

    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丁玲。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迫害打擊後,丁玲重返文壇,發表了不少文章和講話。當問到昔日在北大荒被罰去養鷄場勞動改造一事,丁玲閉口不提身為作家而被禁止寫作的痛苦,反而大講養鶸工作如何有趣,如何有益。丁玲宣稱,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她“很少感到空虚”,一直對共產黨充滿信心。如果我們想到當年的丁玲在飽受打擊的情況下還能在北大荒認認真真地養鶸,那無疑是令人感動的。但對於她後來始終不肯對當年的迫害發出嚴正的譴責,我們就不能不感到失望了。逆來順受本來無可厚非,在厄運下保持積極態度尤為可貴。可是,倘若因此而導致對惡行的美化文飾,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鍛煉”、“考驗”可以構成美麗的陷阱,道理就在於此。

    這種效果在那個有名的“母親錯打了孩子”的講法中表現得相當充分。一些受共產黨無端迫害二十多年的右派分子(例如有“牧馬人”之稱的曲嘯)在談及這段經歷時,不去控訴壓迫者的蠻横殘暴,反而將之比作“母親錯打了孩子”。應當看到,講這種話不一定衹是為了取悦共產黨,在不小的程度上也是出於為自己辯護的需要。你錯挨了打,但你既不哭喊抗議,更不出手回擊,而且還要不斷地和打人者套熱乎,除非是强行隐忍,否則便很難解釋。如果你要說明你的不計較是有道理的,你就必須把錯挨打一事說成是純粹的誤會,而且必須是來自最親愛者最具善意最難避免的誤會。“打是疼駡是愛”,連打錯了的時候也是如此。既然迫害不是迫害,屈從也就不是屈從了。

 
   

Home | Up | 31 “三面架機槍,衹准走一方” | 32 動員學習 | 33 “先入為主”與“習慣成自然” | 34 簡單化的力量 | 35 “打預防針” | 36 等级化的學習制度 | 37 感性化的宣傳方式 | 38 集體儀式的統攝功能 | 39 批評與自我批評 | 40 從禁止到放棄 | 41 由被迫轉為自願 | 42 侵犯尊嚴的策略 | 43 失節者之節 | 44 關於酬賞短缺心理學 | 45 思想改造與中國文化傳統 | 46 作繭自縛 | 47 如此“醫生” | 48 懲罰手段種種 | 49 下放勞動的特殊效力 | 50 批評策略之一:擊一猛掌(1) | 51 擊一猛掌(2) | 52 批評策略之二:孤立於集體之中(1) | 53 孤立於集體之中(2) | 54 精神上的無家可歸,孤立無依 | 55 從迷亂到順從 | 56 與壓迫者認同的情感需要 | 57 自覺的犧牲 | 58 鍛煉與考驗的陷阱 | 59 語詞的魔障 | 60 自我批評為何需當眾進行? | 61 對自律的破壞 | 62 對他律的破壞 | 63 利用耻感摧燬耻感 | 64 關於勞動者的一個神話 | 65 是反映還是“反”映 | 66 孝道與忠誠 | 67 從聽話始,到聽話終 | 68 “改造好了”就是嚇怕了 | 69 改造即驯化 | 70 逃避自由,逃避責任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