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六章 爭取思想自由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月, 电子版 20078)

106.要求承認的鬥爭

    上述幾位西方學者提出的關於集體行動的理論,基本上都是針對自由社會。在這種社會裹,人們可以自由地成立組織,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要求。人們參加這些活動是受到充分保護的。極權社會則不同。極權主義否認人們表達不同政見的權利。在極權社會裹參加争取自由的鬥争是要冒重大風險的。倘若人們僅僅依據個人利益行事,那麼他們根本就不會投入這樣的鬥争。可是,這樣的鬥争終究還是發生了。那顯然是理性選擇理論難以解釋的;因此,我們必須對人們參加争取自由的集體行動的動機或動力展開進一步的探究。

    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theEnddfHistoryandthe  LastMan)一書中,福山(Francis  Fukuyarna)指出:人類的歷史,是建立在“為了人性的尊嚴而鬥争”的原則之上。人類首要的追求是“把人當人看”,也就是說,要求别人把自己作為一個人來尊重。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他有生存的勇氣.即有能力去冒生命的風險去實現自己。不是别的,而是這種要求承認的慾望,才更是驅動人類歷史的原動力。

    以工人罷工要求增加工資一事為例。按照理性選擇理論,那無非是勞資兩大利益集團的衝突,勞資雙方都在理性的算計之下,努力减低代價而争取最大利益。如福山所言,這種解釋未免把勞資雙方的心理動機予以簡單化了。罷工者並不會說:“因為我貪財,所以我要盡量從僱主那裹争得更多的金錢。”罷工者毋寧會這樣想、這樣說:“我是一個好工人。我比我現在所得的工資更有價值。我應該得到更多的工資,這樣才公平。”不錯,增加工資可以進一步滿足工人的物質利益,但同樣重要以至於更為重要的是,那會使工人感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和價值得到了應有的承認。亞當.斯密早就指出:人們之所以嫌貧求富,很少是為了單純的物質需要,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其精神上的自尊、驕傲、乃至虚榮。現代人的貧窮常常衹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那並不是說一個人缺吃少穿,忍饑挨凍。這樣的貧窮為甚麽也那樣難以忍受?因為它會讓你覺得被人瞧不起。這才是現代人急欲擺脱貧窮的一個更深刻的動機。

 
   

Home | Up | 91.存在的困境 | 92.特異現象分析 | 93.為甚麼入黨 | 94.為甚麼留在黨内 | 95.為甚麼忠誠 | 96.為甚麼少有退黨 | 97.為甚麼留在内部 | 98.為甚麼寄希望于黨 | 99.理性選擇理論 | 100.規範理論 | 101.榜樣的力量 | 102.結構理論 | 103.強制與副產品刺激 | 104.社會規模的影響 | 105.借助官方傳播工具的必要及其局限 | 106.要求承認的鬥爭 | 107.慾望、理性與氣概 | 108.認識與行為 | 109.後期共產極權统治的特點 | 110.堅韌不拔,穩步推進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