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六章 爭取思想自由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月, 电子版 20078)

94.為甚麼有些不同政見者樂意留在黨内

    除了上節講到的理由之外,也許還有别的原因。

    說來有趣,如果你要争取自由民主,或者說你要反對共產黨,身為黨員似乎也要更方便一些。

    這其中又包含兩層原因。其一,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共產黨理所當然地對其成員提出了嚴格的思想要求與紀律要求。照此說來,一個非黨員便可望享有比黨員更多的思想自由和行動自由。可惜不然,共產黨以黨治國,它把每個公民都當做黨員一樣對待。非黨員充其量可以表現得消極些、懒散些。倘若他要積極地介入公共生活,積極地對政治問題發表見解,那麼他就要受到和黨員不分上下的同等嚴厲的對待。其二,非黨員並不比黨員多一些自由,而黨員却可能比非黨員多一些權力或者說多一些機會。這便造成了兩個後果。第一,比如說發表同樣性質的“自由化”言論,如果你是黨員,你就有更多的發言機會和更有力的發言地位,因此你就有可能使自己的聲音產生更大的影響。别人見你是黨員,往往也更容易表示附和。第二,一旦惹了麻煩,黨决定要反“自由化”,那麽,黨票,如同官職,多少可以折價抵“罪”。在一個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的社會,一個人的政治地位高,他招致的懲罰便可能較輕。如果犯了同樣的“政治錯誤”,是幹部的也許衹是撤職,是黨員的也許衹是開除出黨,是平民百姓的則衹有砸飯碗或者進監獄了。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不過大致如此。

    眾所週知,在一九八六年那場自由化運動中,方勵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應該說這和方勵之身為科技大學副校長和國際知名科學家的特殊身份有關。方勵之就講過,他現在發表的觀點其實和當年魏京生差不多,但由於他的社會地位高,當局並不能把他怎麽樣。再舉一例,一九九五年春,國内一批知識份子和異議人士先後發表了幾篇請願書,呼籲言論自由,要求重新評價六四。其中,那篇由三十幾位著名學者和科學家聯署的呼籲寬容書格外引人注目。本來,在任何政治抗議活動中,由名氣大的人領頭都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另外,因為名氣大,影響大,當局若要鎮壓,勢必震動大,故而代價也會較大,這就使得當局在决定是否鎮壓時會更躊躇,出手通常也會比較輕。不過,要是籠統地說名氣大就會風險小,那却不盡然,那還要看你的名氣是甚麽性質的名氣。如果你先前就被當局定為異己份子,你公開加入某一抗議活動,反而使當局更容易宣佈該項活動屬“敵對性質”從而更方便動手壓制。這就是為甚麽在許多次抗争活動中很多參與者並不歡迎那些鼎鼎大名的異議份子公開介入的一個原因。如果你的名氣是體制内的名氣,或者說,是被體制所認可的名氣,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出手壓制會比較困難.壓制手段往往也不會過於嚴厲。既然在任何反抗活動中,領頭者一向是風險的主要承擔者,若領頭者的風險都不大,普通參與者或附和者的風險自然也會比較小。也有這樣的情況,在某些表達異議的集體性活動中,那些地位高的人本來不是重要角色,别人為了增加安全度而把他們推上第一線。簡而言之,一個在黨内、在體制内有一定地位的人從事反抗.不僅於個人而言常常風險較小,而且由於它還會减輕其他響應者的風險程度,故而往往能更有效地帶動其他人的參與,進一步加强反抗的力量和影響。

 
   

Home | Up | 91.存在的困境 | 92.特異現象分析 | 93.為甚麼入黨 | 94.為甚麼留在黨内 | 95.為甚麼忠誠 | 96.為甚麼少有退黨 | 97.為甚麼留在内部 | 98.為甚麼寄希望于黨 | 99.理性選擇理論 | 100.規範理論 | 101.榜樣的力量 | 102.結構理論 | 103.強制與副產品刺激 | 104.社會規模的影響 | 105.借助官方傳播工具的必要及其局限 | 106.要求承認的鬥爭 | 107.慾望、理性與氣概 | 108.認識與行為 | 109.後期共產極權统治的特點 | 110.堅韌不拔,穩步推進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