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六章 爭取思想自由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月, 电子版 20078)

104.社會規模對集體行動的影響

    假如說在反對專制争取自由的非暴力集體行動中,我們既不能實行多少有力的强制,又不能提供多少有效的副產品刺激,那麽,我們應該怎樣减少坐享其成行為的消極作用呢?如果社會羣體的規模較小,事情要好辦一些。羣體太大了,個人在促進集體目標時的所作所為很難被察覺分辨,鑽空子或搭便車更容易得逞。羣體規模小,人們相互之間交往多、瞭解深。在争取集體利益的行動中,誰出力多,誰出力少,誰踏實做事,誰偷尖耍滑,眾人心裹都有筆賬。人們考慮到自己的信譽和今後的交往而怯於成為坐享其成者,由此就會自然地形成一種協調有關各方和個人的默契。造就是美國學者哈定提出的習慣契約理論。其實,奥爾森本人也曾經論述過羣體規模小有利於展開集體行動的道理。我們知道,即便是那些本着道義感或責任心而參加集體行動的人,他們可以對自己物質利益的得失淡然置之,但一般來說,他們總還是希望自己的貢獻得到别人的肯定,也就是說,他們希望得到社會的精神鼓勵。而這種肯定或鼓勵在一個小規模的社會中比較容易獲得,也比較容易來得公平。

    在中國,自由化運動常常集中發生在大城市,尤其是北京。這未必都是因為其他地方的民眾缺乏覺悟和勇氣。在很大程度上,那是由於他們身處偏遠,做起事來很難得到外界的關注,然而與此同時,他們所要承擔的風險却並不因此而稍低(有時更高)。這不僅會削弱他們行動的效果,而且也可能影響他們投入行動的積極性。另外還有所謂中國自由化運動的斷裂問題。後起的一場運動常常顯得和前次的運動没有甚麽連續性,後起運動的參加者常常對先前歷次運動的情況缺乏瞭解。應該說這也和中國社會的規模太大有一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资深參加者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承認。一方面,他們先前的所作所為,衹有公安局才記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們面對的風險更大;另一方面,由於後起運動的參加者對他們的瞭解很少,他們又很難在新的運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假如新一輪運動更具聲势,那麽,初出茅廬的新手反倒容易一下子獲得更多的信譽。我們知道,一場成熟的政治運動需要保持連續性,那一來有利於經驗的傳承,二來有利於集體内部倫理秩序的建立。一個集體祇講論資排輩固然不好,但是完全不講論資排辈恐怕就更不好。一旦造成了早參加不如晚參加,趕得早不如趕得巧的局面,搭便車、坐享其成的現象就會大量發生,集體行動的能力也就會隨之消弱了。

 
   

Home | Up | 91.存在的困境 | 92.特異現象分析 | 93.為甚麼入黨 | 94.為甚麼留在黨内 | 95.為甚麼忠誠 | 96.為甚麼少有退黨 | 97.為甚麼留在内部 | 98.為甚麼寄希望于黨 | 99.理性選擇理論 | 100.規範理論 | 101.榜樣的力量 | 102.結構理論 | 103.強制與副產品刺激 | 104.社會規模的影響 | 105.借助官方傳播工具的必要及其局限 | 106.要求承認的鬥爭 | 107.慾望、理性與氣概 | 108.認識與行為 | 109.後期共產極權统治的特點 | 110.堅韌不拔,穩步推進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