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六章 爭取思想自由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月, 电子版 20078)

99.關於理性選擇理論

    六十年代,美國學者曼科爾·奥爾森(Mancur  OlsonJr)發表了《集體行動的邏輯》(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一書。書中指出:凡屬於為集體謀利益的行動,產生的结果都是公益物品。例如争取言論自由,其結果是每一個人都可免除因言治罪的恐懼。這類事情雖然需要大家去集體完成,但是,衹要有任何人或組織作出努力並獲得成功,在這類集體中的每一個人,無論他本人是否為此作出過努力和貢獻,到頭來都會得到益處。作為理性的個人,當然都願意少付成本而多獲收益。因此,衹要可能,每個人都會企圖在任何為集體謀利的活動中不作出或盡量少作出努力和貢獻而坐享其成(即“搭便車”)。由此便引出一個棘手的問題,假如大家都可能存有這種少付代價,坐享其成的動機,集體行動怎麽還發動得起來呢?公益物品怎麽還能争取到手呢?

    不難看出,奥爾森在這裹提出的問題,和我們争取思想自由所面臨的困境頗有幾分相似。通過上一章的分析,我們說明了,發生在共產國家中的很多貌似特異的現象,其實也有相當的合理性。事實上,不少異議人士由於選擇了這種或那種理性的行為方式,從而為自由事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有些選擇於個人而言可以是合理的,但於集體而言却是不合理的,或者說是不利於集體目標的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對上面提出的各種問題再做深一層的討論。

 
   

Home | Up | 91.存在的困境 | 92.特異現象分析 | 93.為甚麼入黨 | 94.為甚麼留在黨内 | 95.為甚麼忠誠 | 96.為甚麼少有退黨 | 97.為甚麼留在内部 | 98.為甚麼寄希望于黨 | 99.理性選擇理論 | 100.規範理論 | 101.榜樣的力量 | 102.結構理論 | 103.強制與副產品刺激 | 104.社會規模的影響 | 105.借助官方傳播工具的必要及其局限 | 106.要求承認的鬥爭 | 107.慾望、理性與氣概 | 108.認識與行為 | 109.後期共產極權统治的特點 | 110.堅韌不拔,穩步推進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