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只是想抢东西并不是想杀人。

      强盗只是因为害怕别人告发才杀死目击者。

    人世间一切大的过错,几乎都是为了掩饰

        先前的一件过错、一件较小的过错而犯下的。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中国政府爲什麽不收富人的税?

胡平  20028月8日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214_1.shtml

 

   不久前,中国的铁面总理朱熔基讲话,责怪中国的富人不交税。朱熔基说:“爲什麽越富的人越不交税呢?这是不正常的,都不交税,国家哪里有钱,怎麽办事业呢?”其后不久,著名电影明星、有亿万富婆之称的刘晓庆涉嫌偷税漏税被逮捕关押。

   尽人皆知,中国目前的税收状况极不合理。中国最富有的阶层,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或企业,都大量地逃税漏税,而广大底层民衆,工薪阶层,特别是农民,反而承担著各种繁重的苛捐杂税。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陈东琪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有“劫贫济富”之嫌。

   其实,责怪中国的富人爲什麽不交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是一个有意误导舆论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中国的政府爲什麽不收富人的税?

   税收本来就有强制性,如果政府真要征收富人的税,哪有收不上来的道理?所以,问题不是出在富人上,而是出在政府上。朱熔基当总理当了四年多,五年任期马上就要满了,现在才想起来富人没交税的问题。好比一个老师等到学年快结束了才责怪学生爲什麽不交作业。这里,真该受责怪的到底是谁呢?

   那麽,中国政府爲什麽不认真向富人收税呢?答案很简单。这是爲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爲了维护共产党一党专制。

   举个例,某富人张三,去年本来应该交税一百万元,可是政府却故意给张三提供偷税漏税的机会,只收他二十万元的税,这样,张三就白捡了八十万元的便宜。然后,张三再从这八十万元中拿出个一二十万或者三五十万,给政府里的大小官员上下打点。真可谓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本来这八十万元是要交入国库的,现在则被官员和富人私下瓜分掉了。

   今年六月,北京出版的《战略与管理》杂志发表了一篇三万多字的长文“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作者康晓光,是中共智囊机构国情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这篇文章讲到,由于权钱交易,官商勾结(作者把它叫作“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结盟”),掠夺瓜分国家资産,使广大民衆深受其害,故而对现行体制不满,威胁到共产党的政治稳定。爲了缓和这种矛盾,中共需要调整政策,适当地限制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既得利益。办法之一就是强化税收,“爲此必须削减经济精英享有的各种优惠包括偷税漏税的机会。 ” 请注意这句话----“必须削减经济精英享有的各种优惠包括偷税漏税的机会”,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富人们能够大量地偷税漏税,实际上是中共故意给他们提供的优惠,其目的是爲了换取富人对体制的维护和支援。当然,这也是爲了让富人更方便地给大小官员送礼行贿。老百姓早就编了顺口溜,说中共干部是“吃喝基本靠送,工资基本不动”。康晓光讲得很明白,腐败是许多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政府认真收税,那岂不把官员和富人两头都得罪光了吗?

   康晓光忧虑的是,“在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中下级官僚能否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经济精英能否继续支援现行体制都会成爲问题”。因此,康晓光说强化税收和反腐败是双刃剑。富人的偷税漏税问题就象官员的腐败问题,不反不行,真反也不行。注意,他说的是必须“削减”偷税漏税的机会----正如“削减军费”决不是不要军费,可见,今后,政府还是要向经济精英们继续提供各种优惠包括偷税漏税的机会的,只不过数量上会少一点罢了。这还只是康晓光的政策建议,当局肯不肯采纳尚未可知。

   难得康晓光的文章把话说得这麽明白,这麽露骨。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料到眼下这场中共发起的要富人交税的攻势到底是爲什麽以及到底能走多远了。

   (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

     
   

Back | Home | Up | Next

不提“胡核心”意味著什麽? (2002.12.27)
永不放弃 (2002.12.26)
黎安友文章之我见 (2002.12.12)
中共第四代能否纠正前任的错误 (2002.12.6)
什麽叫渐进改革? (2002.12.5)
简答海壁 (2002.12)
如何评价十六大 (2002.12)
威权稳定与知识精英责任 (2002.12)
“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2002.11.28)
道德真空是怎样造成的?——再评“与时俱进” (2002.11.21)
“与时俱进”,还是“与党中央俱进”? (2002.11.15)
陈奎德十年前提出“中国向右翼专制转变的可能性” (2002.11.17)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稳定压倒一切” (2002.11.14)
评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上) (2002.11)
评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下) (2003.4)
江泽民要向布希说什麽悄悄话?(下) (2002.10.24)
江泽民要向布希说什麽悄悄话?(上) (2002.10.18)
两种不确定性 (2002.10.19)
莫把恶心当感动,莫把剥夺当奉献 (2002.10.11)
简评《明报》秦胜短评 (2002.10.10)
他们爲什麽向美国大使馆提抗议? (2002.10.8)
让我们不要再谈村民选举 (2002.10.8)
两代“海归”,两样心情 (2002.10.1)
政治稳定是怎样维持的 (2002.10)
法轮功,One fits all (2002.9.26)
反恐之战任重道远——纪念911一周年 (2002.9.12)
哪些资本家真心支援共产党? (2002.9.5)
中共正在变成社会民主党吗? (2002.8.31)
江泽民想留任,困难更大了,机会更小了 (2002.8.30)
从“你的问题你自己知道”这句话谈起 (2002.8.26)
纽约警察如是说 (2002.8.22)
重温索尔仁尼琴对“缓和”的批判 (2002.8.15)
关于美中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 (2002.8.9)
中国政府爲什麽不收富人的税? (2002.8.8)
美国是第一第二故乡 (2002.8.5)
中国人应该多研究日本 (2002.8.1)
《七一》话中共 (2002.8)
“惜乎不中秦皇帝”─也谈林彪事件 (2002.7.27)
法轮功抗暴三周年 (2002.7.24)
阅尽沧桑之后──一代知识份子的反思 (2002.7.19)
江胡起风波 (2002.7.18)
“记忆”与“遗忘”的双重困境 (2002.7.15)
“非法之法不是法”与“恶法亦法” (2002.7.11)
共军还会向民衆开枪吗? (2002.6.27)
杨建利事件与中国的法治 (2002.6.12)
纪念“六四”十三周年 (2002.6.5)
评胡锦涛访美 (2002.6)
跪交请愿书也是非暴力抗争 (2002.5.28)
单眼人,双眼人与异族通婚 (2002.5.25)
在西方,只有媒体老板才享有新闻自由吗? (2002.5.24)
互联网与言论自由 (2002.5.18)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2002.5.18)
胡锦涛爲何拒收信件?怕里面有法院的传票! (2002.5.10)
中共政权爲何长寿? (2002.5.8)
争取民主首先要争取言论自由 (2002.5.6)
恐怖袭击与和平进程的时间关系 (2002.5)
又见“追查谣言” (2002.4.25)
别以爲老实人好欺负 (2002.4.12)
从“希望工程”弊案谈起 (2002.4.10)
评朱熔基政府工作报告 (2002.4)
爲长春播放法轮功电视片申辩 (2002.3.22)
江泽民,退?不退?半退? (2002.3.17)
黄谷阳爲何杀人自杀? (2002.3.15)
读李文和感言有感 (2002.3)
给某些反法轮功人士上一课 (2002.2.11)
再谈双核心之争 (2002.3)
双核心之争 (2002.2)
李文和案与美国社会制度 (2002.1.29)
读李文和感言有感(之二) (2002.1.24)
读李文和感言有感 (2002.1.19)
也谈乡愁 (2002.1.7)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