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二章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 电子版 20078)

28.一貫性

    雖然大部分人的思想行為並不具有一貫性,但一貫性仍然是人心的一個重要特性。一旦人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行為中包含着自相矛盾,他們通常都會感到不安,並努力加以改變,以便使之保持和諧一致。我們知道,辯論或理論的力量之一是邏輯的力量。如果我們證明,命題甲邏輯地蕴涵着命題乙和邏輯地反對命題丙,那麽,一個本來衹接受了命題甲的人就會感到有一種力量迫使他也必須接受命題乙和否定命題丙;哪怕他原先對命題乙和命題丙的態度正好相反。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常常是有限的,因而其邏輯推論的結果常常會出錯。比如說,命題甲並不邏輯地蘊涵命題了,但是錯誤的邏輯推論却使你誤認為兩者在邏輯上有蘊涵關係,於是你在接受了命題甲的前提下也接受了命題了。

    人心對一貫性的追求引出了理論體系的作用。所謂理論體系,就是指一大批觀念的邏輯结構。天下的事物太複雜,我們不可能在每一樣事物面前都從頭開始地建立自己的觀點。事情往往是倒過來的。我們往往是先有了觀點,然後再把它套在事物上。理論的作用在於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觀察和思考事物的模式或框架。理論體系好比地圖。它略去了事物的很多具體特徵,使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數幾件要素之上。遵循理論,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找到我們行動的方向與目的。一旦我們接受了某種理論體系,我們以後的觀察和思考就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推論。如果我們發現在“推論”和感覺經驗之間出現了矛盾,我們常常不是依據經驗去調整推論。相反,我們常常會依據推論去調整經驗。因為調整推論比調整經驗更困難。調整推論,牽一发而動全身,會涉及到對整個理論體系的調整。祇要我們尚不具備調整整個理論體系的認識和决心,我們就會迫於一貫性的壓力而寧可削足適履。

    人心對一貫性的追求還表現為承諾的力量。張三出於和李四共同生活的願望與李四結婚。以後,即使他的這種願望大為降低,他仍會努力維繫雙方的婚姻關係。起初,人們根據願望而作出承諾;以後,他就會根據承諾而規範願望。這就叫忠誠。所謂忠誠,在最初也許衹是一種思想或感情狀態,是一種自由而公開給予的熱情。但忠誠之為忠誠,在於它還是一種意志,它意味着對情感和思想的自我約束。所謂信譽大體上也是同一個意思。譬如說在商業上,雙方出於互利的考量而訂立合約,而後某一方發現照合約行事會給自己帶來利益上的損失,但他仍然堅守合約。契約是一種基於個人的功利而义超乎個人的功利的東西。

    以上分析表明,從人心具有對一貫性的追求這一傾向出發,一個人是可以自己反對自己的。由於理論體系的邏輯力量,我們很可能會主動地放棄或改變我們的某些觀點;由於承諾的力量,我們很可能會自覺地壓制或否定我們的某些情感和願望,如此等等。

 

   

Home | Up | 13 四九年不是政治理念的勝利 | 14 關於“不理解而信從” | 15 真是“心悅誠服”嗎? | 16 無形的壓力 | 17 從“殺鷄嚇猴”到“殺猴嚇猴” | 18 單一價值標準體系:觀念與結構 | 19 為甚麼針對知識份子 | 20 思想改造的二重性 | 21 真理的強制性 | 22 真理的功利性 | 23 真理的階級性和立場問題 | 24 小心“丐論” | 25 事實的暖昧 | 26 價值的暖昧 | 27 從眾性 | 28 一貫性 | 29 世界公正之信念 | 30 追求生命的意義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