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人妒忌美德,因为美德只关乎立志。

      人们妒忌有德者,他们妒忌的是美德带来的

      声誉而不是妒忌美德本身。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选择更多年

 

 

 

 

从朱镕基批评《中国农民调查》谈起之一

——朱镕基的万丈豪情与无奈

胡平  2011年4月25日 

 

自下台后很少露面的前总理朱镕基,日前现身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并发表讲话,引来喝彩,也引来批评。

批评主要是针对朱镕基关于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的一段话。朱镕基说要给学生们送书,特别提到要送《中国农民调查》。

他说这本书招致很多对他的攻击,攻击他的税改政策让农民陷于贫困。朱镕基特地提到这本书受到很多国外异见份子的吹捧,送书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有批判意识,用事实去对比书中的内容。

我们知道,《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是安徽作家陈桂棣和春桃夫妇写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该书对中国政府对农村的某些政策以及它们给农民生活所造成的困境有详细的描述和尖锐的批评,出版后好评如潮,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曾获得2004年国际报告文学大奖尤利西斯奖。

同年,作者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第二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亚洲英雄人物。但该书不久在国内就遭到查禁。

作为当年农村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朱镕基认为《中国农民调查》的批评不公允,因此想替自己辩护辩护,这自然无可非议。但问题是,朱镕基为什么要特地告诉大家这本书受到很多国外异见份子的吹捧呢?注意,朱镕基没提到这本书受到西方的吹捧。毕竟,今天不是毛时代。

在毛时代,一位党国领导人说一本书受到西方的吹捧,那等于宣布这本书是大毒草,等于宣布这本书的死刑。今天就不同了。在今天,你要说一本书受到西方的吹捧,多数人恐怕只会把它当作对书的肯定。另外朱镕基更没有提到这本书在国内广受好评。

他只说这本书受到很多国外异见份子的吹捧,其弦外之音分明是:异见份子是敌对势力——起码是居心不良,一味给党国抹黑;按照毛主席语录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因此这本书自然就成了供批判反面教员了——至少是有问题,不可信。无怪乎有网友要批评朱镕基的讲话是毛氏语言了。

这样的话出自朱镕基之口,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说来也是,在这几届中共领导人中,朱镕基的形象还算比较好的。尤其是在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之初,很多人对他寄予厚望。那多半是因为:朱镕基当过右派。在一般人印象中,右派大都是比较有见识、敢于讲真话的人;再者,一个人因为讲真话而受到长期的压制,按理说总会比一般官员开明。

另外,在8968日,即六四后第四天,面对着群情激奋的上海民众,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在电视上讲话,他把中共中央说的六四反革命暴乱说成最近在北京发生的事情,并进而说:历史事实是没有任何人能够隐瞒的,事实真相终将大白。

这话固然有帮助当局平息事态的作用,但毕竟也是委婉地表达了对六四屠杀的不以为然。考虑到当时的背景,朱镕基这样讲无疑是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的。因此我们理当对此给予足够的肯定。

朱镕基就任总理后,雄心勃勃,慷慨陈词,誓言反腐败,闯火雷阵,准备下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一口留给自己。这番表达理所当然地赢来了一片掌声。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99425日,上万法轮功学员在中南海请愿。据说,朱镕基曾经会见了请愿代表。据说,朱镕基是主张用对话方式处理问题的;可是江泽民却硬是力主镇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镇压法轮功是六四后中共当局最严重的一场侵犯人权的暴行。假如上述据说为真,那么我们就必须说,尽管朱镕基没能阻止这场暴行的发生,但至少他本人在其中没有什么责任,甚至还可能多多少少试图抵制过这一暴行。这已经就很难得了。

2003
3月,朱镕基任满下台。和初上任时不同,此时的朱镕基看上去比较低调,不见当初的万丈豪情。在下台前的讲话里,朱镕基不再提闯火雷阵,不再提一百口棺材。他说他只希望后人把他看成清官。这种无奈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同情的。

但是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有经济沙皇之称的朱镕基,在经济改革方面的政绩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包括国企改革导致千万工人下岗失业,包括高等教育产业化和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过剩,还有贫富的急剧分化,权贵私有化的凝固成形,等等。

固然,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主要是政治体制的问题,但朱镕基本人也难辞其咎。朱镕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还比较开明的又精明能干的人,在现行体制内,即使身居高位,也做不成几件好事,而他所做的那些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下一次讲话中再详加论述。


来源:
Radio Free Asia (RFA)《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 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huping/hp-04252011145532.html

     
   

Back | Home | Up | Next

乌坎事件颠覆“中国模式” (2011.12.30)
美国也有少数民族自治区 (2011.12.27)
在纪念王老逝世十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2011.12.21)
悼念哈维尔 (2011.12.19)
给绝食者强制灌食是人道主义吗 (2011.12.17)
一次奇怪的民意调查 (2011.11.12)
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这是个问题 (2011.12.5)
是政权利益,还是国家利益?——兼驳李希光“朝鲜是中国一级核心利益” (2011.12.1)
驳中共官方及其御用学者在藏人自焚问题上的荒谬论调 (2011.12.1)
我们没有自己的歌 (2011.12.5)
知青一代愧对乡亲 (2011.11.28)
占领政府楼 (2011.11.21)
【附录】白小刺: “衙门”肖像 (2011.10.21)
国际关注是帮倒忙吗 (2011.11.17)
为老知青索赔的维权英雄 (2011.11.10)
十八大赢家通吃 (2011.11.2)
从两份宪政时间表谈起——辛亥百年话宪政 (2011.10.31)
占领华尔街与中国的低人权 (2011.10.27)
密切关注藏人自焚事件 (2011.10.25)
卡扎菲虽死中共独裁犹在 (2011.10.23)
外交部发言丧尽天良 (2011.10.12)
辛亥百年话革命 (2011.10.7)
谈谈“民国热”—— 辛亥百年话民国 (2011.10.6)
中华民国到底还存在不存在?——辛亥百年话民国 (2011.10.3)
为什么老三届被一锅端都送下农村? (2011.10.2)
中共当局无权插手达赖喇嘛转世 (2011.9.26)
从李双江差点参加六二绝食谈起 (2011.9.21)
反恐之战了犹未了 (2011.9.12)
从“政治家族”看“新阶级” (2011.9.10)
林彪事件40周年有感 (2011.9.7)
共产党才最该下岗 ——评国产故事片《钢的琴》 (2011.8.31)
公平的秘诀在于分权——也谈重庆与广东的蛋糕之争 (2011.8.25)
集权制度的维持靠冷漠 (2011.8.24)
我们凭什么 信什么不信什么 (2011.8.24)
从赖昌星是不是人民英雄谈起 (2011.8.18)
该不该遣返赖昌星? (2011.7.8)
流亡藏人社区的民主建设 (2011.8)
从“七擒孟获”谈起 (2011.7.30)
史上最奇怪的恐怖袭击案——必须查明新疆和田718事件真相 (2011.7.25)
略论中国的民族问题(之二) (2011.7.13)
略论中国的民族问题(之一) (2011.7.06)
中共不亡 天理不容——写在中共建党90周年 (2011.6.30)
谁能整垮共产党? (2011.6.27)
还是叫“自荐候选人”好 (2011.6.21)
唱红就是胡折腾 (2011.6.10)
人大法工委讲话大错特错 (2011.6.9)
评内蒙抗议风潮 (2011.6.6)
不“不争论”了吗? (2011.6.2)
六四与中国经济崛起的关系 (2011.6.1)
为什么说八九民运是一场伟大的民主运动 (2011.5.31)
谈谈“中国特殊论” (2011.5.19)
从朱镕基批评《中国农民调查》谈起之三 (2011.5.16)
从朱镕基批评《中国农民调查》谈起之二 (2011.5.16)
从朱镕基批评《中国农民调查》谈起之一 (2011.4.25)
美国反恐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2011.5.5)
伟大的427 (2011.4.27)
从两份内参看89年的政治氛围 (2011.4.26)
温家宝哪壶不开拎哪壶 (2011.4.21)
了不起的民主实践——流亡藏人选举简介 (2011.4.18)
达兰萨拉观访小记 (2011.4)
与桑东仁波切谈中间路线——达兰萨拉观访笔记 (2011.4)
达赖喇嘛退休不是垂帘听政 (2011.4)
毛泽东是打算传位给江青毛远新吗 (2011.3.24)
俺们中学生都懂分权制衡政党轮替 (2011.3.16)
中国政府承认使用致命杀伤性武器镇压平民是反人类罪 (2011.2.28)
“好一朵茉莉花” (2011.2.24)
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吗? (2011.2.23)
冯正虎的快乐维权 (2011.2.15)
从“军队会不会开枪”谈起 (2011.2.10)
自由的细菌是很容易传染的 (2011.2.4)
也谈谈《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这首诗 (2011.1.19)
中美关系何处去? (2011.1.13)
点评七学者谈和平奖 (2011.1.3)
当有人自焚的时候…… (2011.1.3)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