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可能是最好的朋友,

          因为他们最热衷于寻找我们的缺失,

          这就促使我们随时保持清醒。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选择更多年

 

 

【附录】下岗工人谈改革

陈洪  2006年7月27日

http://chencs.blog.hexun.com/4835258_d.html

 

我是一个下岗职工,但我并非是一个天生的穷人。我们是昨天的财富创造者,今天,我们仍凭自己的努力在艰难的谋生。我们盼望生活越来越好。更盼望祖国繁荣昌盛。常言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今天,我却迷糊了,政府的办公大楼越来越高,官员的轿车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官员的烟越抽越高档,而我们却只能为一日三餐而焦急心慌。我们的孩子读不起书,我们老人看不起病,我们微薄的收入更购不了房。我们一月的收入,买不起官员常抽的一条烟,公仆们一餐饭,能吃去我们三年的口粮。

一边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广厦万千,人们在醉生梦死。一边是破檐烂瓦,有人衣食无着,愁肠百结。官员富人的大河满了,城市贫民的小河小溪却干涸断流啦。占总人口20%的富人收入占全社会收入的近60%,而同样占总人口20%的穷人的收入却只占全社会收入的2.75%。早知如此,何必推翻那“万恶的旧社会”?先烈有知,是否会在九泉之下嚎啕大哭?

不到20年的时间,基本相同的起点,少数人是如何的速富?他们亿万的家财是否全凭勤劳奋斗积聚而成?我们昨日所创造的财富,为社会提供的积累今在何处?昔日我们的工厂为何变换了主人?

我生活在下岗工人之中,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下岗职工仿佛是这个社会多余的人,我们被现实的社会抛弃了,被主流媒体所遗忘了。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是不思进取的人,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还有人说我们在思念大锅饭的年代。说我们的共同特点是主张回到从前。

计划经济不是我们所创造。共产主义也不是我们的发明。我们只希望有一个工作的岗位,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这要求是否过分?

穷人本应该是改革的支持者、拥护者,也应该是改革的受益人。因为通过改革,可以使穷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得到改善。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工人成了改革的最大牺牲者,在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改革成了损不足而补有余的合理借口。对我们而言,改革意味着失业下岗,改革意味着我们昨天创造的财富和已有的福利被剥夺,意味着我们生活负担在加重,意味着权贵和富人们对公共财产和国有资产的瓜分与掠夺。这种“伪改革”我们凭什么要欢迎?

在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几千万老工人”,在他们的眼里,几千万工人只能成为权贵阶层利益的殡葬品。对此,我们不仅不能表示不满,还应该跟着“精英”们说,这类损害广大工人利益的“改革”好得很!

现实的结果表明,改革并没有给穷人带来任何利益。相反,使我们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失去了原来的福利,使我们感到生活越来越没有希望。

没有工人发言权的改革,使少数权贵、不法之徒一夜暴富。没有工人发言权的改革,让穷人沦为“弱势群体”,没有工人发言权的改革,让权贵和不法之徒升格为“强势群体”。由于我们没有发言权,我们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这样的“改革”让我们害怕,我们反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改革。

在中国,由所谓精英主导的改革过程中,政府官员和理论界精英包办代替了一切。他们对改革政策制定的唯一垄断性,对改革实施过程的绝对控制权,使他们成为了改革的最大利益获得者。而作为没有决策权、监督权的普通民众来说,利益受到损害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对于这种形式的改革,穷人不但会感到害怕,而且还要反对。

我们反对的只是由少数“精英”控制的、缺乏监督的、损不足而补有余的改革。这样的改革使我们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使我们越来越穷。中国的广大民众在经历了八十年代对改革的希望,九十年代对改革的徬徨之后,到今天,特别是穷人——这些改革开放政策的利益牺牲者,已经对抛弃工人利益的改革政策失去了信心。

改革,不能改变人民公仆为人民谋利益的信念。改革,不能使普通劳动者更加贫穷!改革,不能使我们失去希望!改革的成果不能只由少数权贵阶层瓜分!改革,不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利益的剥夺!对于能兼顾穷人利益的改革政策,穷人是支持的,也对这种改革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所以,穷人不是害怕改革,也不是反对改革。他们反对的是由少数政府官员控制的、缺乏监督的、损不足补有余的改革。

   
   

Back | Home | Up | Next

2009年是中国人权全面恶化的一年 (2009.12.30)
读梁启超的《论正统》(2009.12)
再谈冯正虎事件 (2009.12.17)
孤胆英雄冯正虎 (2009.12.11)
柏林墻与逃港潮 (2009.11.29)
纪念柏林墙倒塌二十周年 (2009.11.20)
维权与民运 (2009.22.5)
在中国,正义已经荡然无存 (2009.10.27)
破除“中产阶级”的迷思 (2009.10.22)
“阳光法案”为何难产? (2009.10.8)
再谈回国权 (2009.10)
荒诞中国 (2009.10)
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政权合法性——谈谈中共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2009.9.24)
如何定义当今中国? (2009.9.10)
解析新疆事件(下) (2009.9)
解析新疆事件(上) (2009.8)
再談民族自治問題 (2009.8.3)
六四是政变——解读赵紫阳录音回忆录《改革历程》(2009.8.3)
屠杀与奇迹 (2009.8)
【附录】杜导正: 新民主主义的回归与发展 (2009.4.11)
【附录】韩晓军: 17年前“皇甫平”参与“姓资姓社”的那场争论 (2008.3.12)
【附录】陈洪: 少数人是如何变富的? (2006.7.27)
【附录】陈洪: 下岗工人谈改革 (2006.7.27)
【附录】何清涟: 中国政府蜕变成自利型政治集团 (2009.1.30)
通钢事件说明了什么? (2009.7.30)
中国共产党与道德沦丧 (2009.7)
对75事件的追问 (2009.7.29
“六四”开了什么先例? (2009.7.16)
伟大的生命从死后开始——写在遇罗克雕像落成之际 (2009.7.6)
从八九民运是不是“反党”谈起 (2009.6.18)
谈谈民族自治问题 (2009.6.1)
评中通社文章《人间正道是沧桑》 (2009.6.1)
在纪念六四20周年烛光晚会上的讲话 (2009.6.3)
对“白衣行动”的补充说明 (2009.5.22)
反驳为六四辩护的一种论调 (2009.5.4)
白衣行动——请在六四这天穿上白衣服 (2009.5)
从经济狂想到政治狂想——毛泽东如何从“大跃进”转向“世界革命”? (2009.4.10)
谈胡耀邦逝世与“八九”民运 (2009.4)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西藏问题 (2009.4)
坚守就是抗争--文集《我要回家》读后 (2009.3)
我的终身遗恨 (2009.2)
《零八宪章》签名活动有何特点? (2009.2)
让《零八宪章》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签名运动——新年致辞 (2009.1)
《零八宪章》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签名活动 (2009.1)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