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四章 關於躲避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 电子版 20078)

75.在馴化與反叛之間

    文化革命是空前規模的政治運動,也是空前規模的思想改造運動。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偏偏是在這場空前規模的思想改造運動中,躲避者為自己找到了越來越大的生存空間。

    首先,由於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各級地方黨組織陷入全面癱痪,於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便失去了最直接的監督者。儘管在此期間,毛澤東的最高權威被極大的强化,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高高在上的中央權威多半衹具有間接的控制力,反而更容易敷衍。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就是指的這層意思。我們知道,推行思想改造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組織對個人的嚴格控制,组織密切地監視着人們的一切表現,並根據它的好惡給予人們獎勵或懲罰。如今,作為中央與羣眾個人之中介的地方組織遭到破壞。因此,控制、監視和獎懲便失去了很大一部份着力點。文革中思想改造搞得熱火朝天,鬥私批修、天天讀、早請示晚匯報,較文革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由於没有了直接的監督者,它不得不更多地依赖於人們的自覺性,想躲避反而更方便。普通人面對的直接壓力大為减輕,躲避愈加成為可能。

    在羣眾這一方面,由於政治鬥争的曠曰持久和變幻無常,参與的热情和信念免不了曰見損耗,對運動的態度也就曰趨消極。按照共產黨的理論,改造主觀世界是和改造客觀世界密不可分的,因而,當人們逃離了現實的政治鬥争,他們勢必也就“放鬆”了自我思想的改造。伴隨着政治冷淡症的蔓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向私人生活,鬧中取静地過起了小日子來,打撲克,養金魚,織毛衣,做木匠活,哼唱不革命的歌曲,傳閱“封資修”的小說。人們突然發現,過去被他們一向鄙視的那種個人安樂和庸俗生活原來竟是如此的值得向往,值得追求。與此同時,對專業技術的偏愛也在慢慢發展.例如學外語,練藝術,自修數理化無線電等等。有些人鑽專業衹是為了排遣無聊,有些人則自得其樂,有些人更高瞻遠矚,相信不久中國就會出現“知識荒”、“技術荒”,有一技之長不愁派不上用場。以往許多知識份子被批為“白專”,其實倒很冤枉,因為他們未必不想“思想革命化”,到現在,人們反而一心一意的“衹專不紅”了。

    上述種種,無疑都是躲避,躲避思想改造,躲避政治鬥争。在當時,這種躲避行為發揮了相當積極的作用。它們在客觀上構成了反叛,雖然衹是消極的反叛。我在第20節指出,思想改造是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產物。人心的深刻變化削弱了主動的一面,原有組織控制系統的破壞又削弱了被動的一面,因而整個思想改造運動便開始走向衰落,走向末路。儘管說在文革後期,共產黨重新建立起组織控制系統,但失去的人心却再無法挽回,思想改造徒留空殼而再無活力。

    相比於馴化,躲避顯得是反叛,但相比於反叛,躲避又顯得是馴化。這在文革的中後期即可看出。假如說有兩夥知識青年,一夥人成天打牌鑽桌子,另一夥人時常聚在一起讀政治書籍,討論國家大事,“人保組”的幹部知道之後照例會說:“頭一夥人用不着管,對後一夥人必須嚴加監視。”由於反叛者的威脅增加,躲避者愈發顯得無害,於是躲避行為也愈受到容忍。此時,躲避就是躲避。躲避衹是躲避。到最後,統治者開始發現,躲避也許倒是一種值得暗中鼓勵的事情。

 
   

Home | Up | 71.消極者的躲避 | 72.被拒絕者與厭倦者 | 73.迷失的理想主義者 | 74.躲避者的反叛 | 75.在馴化與反叛之間 | 76.躲避的合法化 | 77.作為馴化的躲避 | 78.對受害者的躲避 | 79.冷漠與遺忘 | 80.躲避的合理化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