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四章 關於躲避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 电子版 20078)

71.消極者的躲避

    一個人若以消極被動的方式去應付思想改造運動,我稱之為躲避。

    躲避可能出於不同的動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意義。

    有些人天生缺少進取心。這種人“往往從開始就好像對思想改造具有一種天然的免疫力”(30)。道理很簡單,不論是為了成就理想人格,還是為了建功立業,抑或僅衹是為了“緊跟時代”以及追求個人名利,一個人除非懷有某種積極人世的態度,否則他就不會主動地參加思想改造。平時人們所說的“假積極”,無非是指一個人參加思想改造的“動機不純”,不是為了思想革命化,而是為了獲得個人現實利益。但假積極本身也是一種積極的人世態度則無可置疑。文化革命後期,越來越多的“革命小將”,有保守派,也有造反派,開始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骗”,做了蠢事。回過頭去看,衹有那些在運動中置身事外的逍遥派們没犯錯誤。但“小將”們並不佩服“逍遥派”,因為他們認為後者之所以“没犯錯誤”並非别具慧眼.而僅僅是少了一份對世事的關心而已。

    講到躲避,人們或許會聯想到古代的隱士。其實兩者大不相同。在古代,隱是相對於仕而言的。不當官就叫隱。除去一批以隐居當做獲取官職的終南捷徑的假隱士,真正的隱士都是别有一種人生理想。有人不出仕是因為秉持一種出世的哲學,有人不出仕是因為不肯與現實政治同流合污。换句話.真正的隐士是在有所為的前提下有所不為。獨善其身並不等於没有追求,没有原則。更何況,一個人要堅持不參與現實政治,他就必須抵禦現實政治的干擾和侵犯,因此不可能衹是一味的消極被動。眾所週知,在波蘭,教會這種出世者的團體一度發揮了抵禦極權主義的庇護所的積極作用,道理即在於此。

    然而躲避心態却不同。躲避者没有特殊的人生追求。躲避者願意過與世無争的平淡生活,但没有堅持過這種平淡生活的勇氣。躲避者雖然不會主動地參加思想改造,但同樣地也不會堅定地抵制思想改造,因為抵制須付出昂貴的代價。在這裹,没有追求,是連没有對平淡的追求也包括在内的。思想改造運動鋪天蓋地,無孔不入,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躲避者既然没有甚麽特殊的生活原則需要堅持,那麽他們自然就會選擇一條最省力氣的路線,隨波逐流,人云亦云。這就是說,在思想改造運動的强勢階段,躲避者並不躲避而是參與。衹不過他們的參與比較不認真不努力罷了。以文革中的逍遥派為例。很少有幾個逍遥派是從文革一開始就逍遥的。文革之初,運動的進行形式與過去相同,各級黨組織直接出面領導,不想參加的人也不敢不參加。爾後,造反風潮興起,原有的黨组織癱痪,運動對普通參與者的壓力减輕。羣眾分裂為不同的派别,隨大流者無所適從,這才給不想參加運動的人提供了置身事外的缝隙。運動後期,一元化的黨組織重新確立,逍遥派們就又很難逍遥了。最後,毛澤東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逍遥派們都在劫難逃。可見,許多逍遥派的態度純粹是消極的、被動的。躲得起時才躲,躲不起時衹好隨大流。

 
   

Home | Up | 71.消極者的躲避 | 72.被拒絕者與厭倦者 | 73.迷失的理想主義者 | 74.躲避者的反叛 | 75.在馴化與反叛之間 | 76.躲避的合法化 | 77.作為馴化的躲避 | 78.對受害者的躲避 | 79.冷漠與遺忘 | 80.躲避的合理化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