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并非立足于多数必定正确的假定。共产专制才假定多数必定正确。
        共产党宣称它之所以赢得权力是因为它赢得了多数的支持;
        因此它代表着正确,因此它要垄断权力,压制来自少数的批评,
        禁止来自少数的挑战。与此相反,民主是建立在多数人也可能犯错误
        的假定之上,所以它要求保护少数并给予少数变成多数的机会。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对民主党事件的几点看法

胡平  199810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31_1.shtml 

 

    浙江、山东等地的异议人士争取组党的努力,值得肯定。这次,中共方面的反应颇出於一般人的意外,於是引起各种推测。
    照我看来,现在,中共是在用法律作手段对付异议人士。你申请组党,它承认那不犯法,但是它可以不批准;你要是不等它批准就以党的名义活动,它就说你是“非法组织”、“非法活动”,就要镇压。别人抗议侵犯人权,它就说是“依法办事”。例如集会游行,你可以申请集会游行,但批准权在中共手里,它可以有选择地批一些又不批一些,以此达到控制的目的。这绝不是法治,只不过比过去的无法无天要好一些。
    应该说,中共采取这种做法比起以前多少算是进步。因为那意味着它已经承认或默认,人民提出组党要求本身不再算“犯罪”。就象当年郭罗基状告中共国家教委,明知法院不会受理,但当局也没有因为你告状就给你定罪。这有利於自由民主理念的传播和反对运动空间的开拓。
    山东的异议人士前往民政厅办理申请手续时,民政厅的官员予以正式接待,并对申请手续提出若干要求和意见,看那样子,好象只要手续完备就真要批准似的。其实不然。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郭罗基告状,法院还派出专人送达出庭通知,收取了八十元钱的诉讼费,很是煞有介事,但後来还是“不予受理”。几个月前,广州的异议人士提出组建独立工会的申请,按照当局的要求准备好各种材料交了上去,结果仍是被拒绝,还遭到警告。
    有人怀疑,这次当局对申请组党者作出比较开明的姿态,会不会又是“引蛇出洞”? 我看不是。现在不是毛泽东时代,中共专制是处守势而非处攻势。要是蛇们不出来,它正求之不得,何苦还去招引?再说,出洞的蛇已经不少,何消你再去引?
    眼下的组党活动,由於可能投入的人数有限,实力单薄,故而不可能成功。除非是当局自己具有更多的改革诚意和决心。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局愿意比较主动地推行政治改革,它会依照某种轻重缓急的权衡,不可能其他什么都还没改呢,倒先允许了反对党。
    另外,虽然这次事件多少可以说明,时到而今,当局已经承认或默认了提出组党要求本身不再算“犯罪”,但考虑到专制行为特有的无规则性,就连这一点也还不是有十足把握的。五月民运之前的印尼,有这么一种说法:“十个人上街抗议,政府不理你;一百个人上街抗议,政府要抓你关你;一万个人上街抗议,政府就会和你谈判。”大概正是出於这样的理由,有些异议人士对最近起来的组党热表示忧虑。我认为这种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这样的时刻,对这样的问题,我宁可失之保守,不愿失之冒进,因为失之保守到头来损害不大,也很容易补上,失之冒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坦率地说,如果当初王有才是找我商量,我多半会建议他先迈出较小的一步试试看,例如申请成立人权小组之类。数月前,秦永敏和徐文立就打算成立一个人权小组,秦永敏还以组织的名义发布过一系列通报。就在这次联合国人权专员罗宾森女士访华前夕,吉林的冷万宝、安福兴申请成立“经济社会权利促进会”,以倡导、宣传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和两个人权公约为宗旨。这些组织虽然也没被批准,但考虑其风险、机会与实效,勇敢者不妨继续尝试。
    当局对申请组党者的态度显得宽松,使不少人忽略了它在其他事情上的严厉,例如它对工人活动家的压制,对人民代表竞选人的压制。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点。
    着眼於动员民间力量更为有效地向当局施加压力,我认为,还是选择那些更基本的原则(如言论自由原则)和那些更容易赢得民众关注的问题(如重评六四)作为诉求目标好些。这也有利於赢得当局内部的改革派的同情与回应。不错,这些诉求由於已经在过去被人们反复提出而显得不够新鲜,但是,该重复的就得重复。
   
中国民主化的突破必须靠积累起坚强的实力。现在,民运的最大困难是民众的冷感症和犬儒病,为了克服这种病症,我们必须能沉得住气,不松懈,不浮躁,切切实实地做好各种深入细致的工作。

——《北京之春》 1998年10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1998/60/20031213195737.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米奇尼克:人·角色·思想 (上) (1998.12)
米奇尼克:人·角色·思想 (下) (1999.01)
进退维谷的中共当局 (1998.12)
从阿马蒂亚 森获诺贝尔奖谈起 (1998.11)
纪念民主墙二十周年 (1998.11)
对民主党事件的几点看法 (1998.10)
尊重人权还是蔑视人权 (1998.9)
社会稳定与个人权利 (1998.8)
评克林顿中国行(上) (1998.08)
评克林顿中国行(中) (1998.09)
评克林顿中国行(下) (1998.10)
柯林顿访华之我见 (1998.7)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1998.7)
印尼政局的警示 (1998.6)
自由化新浪潮 (1998.5)
评中共向外资开放文化市场计划 (1998.4)
是“分享艰难”吗?  (1998.3)
犬儒病——当代中国的精神危机(上) (1998.3)
犬儒病——当代中国的精神危机(中) (1998.4)
犬儒病——当代中国的精神危机(下) (1998.6)
中共民主派的挑战 (1998.2)
“一国两制”能适用於台湾吗? (1998.1)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