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七章 餘論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 电子版 20078)

113.輿論的柔性專制與與論的四分五裂

    其實,對現代自由民主社會提出批評者並不限於上節提到的那些激進思想家,許多自由主義者也發表過不少重要的批評意見。早在一百五十年前,托克維爾就講到過“輿論的柔性專制”。托克維爾發現,在像美國這樣的民主共和國中,多數具有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極大權威,它“既能影響人民的行動,又能觸及人民的靈魂。”(3)由於平等觀念的流行,人們很容易在思想、感情、趣味和行為方式上趨於一致。這就築起了一圈多數的思想高牆,任何人倘若膽敢越出雷池一步,他雖然没有被宗教裁判所燒死的危險,但必將遭到多數的排斥與歧視。多數的精神壓力是如此之大,以致於托克維爾要說:“我還不知道有哪一個國家,在思想的獨立性和討論的真正自由方面一般說來不如美國。”4

    密爾的觀點與此類似。在《論自由》一書中,密爾提醒人們要防止“多數的暴政”。他特地指出,所謂多數的暴政,不衹限於那種借助於政府權力施加的暴虐,同時也包括那種借助於“得勢輿論和得勢感想”而施加的暴虐儘管後一種暴虐通常不以極端性的刑罰為後盾,但是,它“却使人們有更少的逃避辦法,這是由於它透人生活細節更深入得多,由於它奴役到靈魂本身。”5

    講到“多數暴政”的危害,我們都有切膚之痛。共產黨明確宣佈它所實行的就是多數人壓迫少數人。應該承認,在共產黨統治的興盛時期,它確實擁有過龐大的多數。借助於多數本身具有的莫大權威,共產黨在壓制不同政見時,也並非總是一味地採取直接的暴力。而這種以多數的名義施加的精神暴虐,也確實常常比單純的暴力壓迫能對人心構成更嚴重的摧殘。尤其是在思想改造運動中,共產黨主要地、大量地是採用了所謂“輿論的柔性專制”手段。不過話又說回來,倘若僅僅是憑借多數的精神力量去打擊不同政見和自由思想,儘管它可以來得更深刻,但却很難廣泛,更難持久。造就是說,一個社會衹要接受了言論自由的原則,事情總會好辦得多。假如托克維爾對當年美國的觀察是正確的話,那麽後來的事實則表明,他所批評的那些現象並没有維持得太久。後來的美國,在思想的獨立性和討論的真正自由方面並不比别國差,而是比許多國家還要高明。

    當代法國政論家賀維爾(Jean-francois  rev)認為,民主社會並没有像托克維爾擔心的那樣導致“輿論的柔性專制”。在民主社會,“輿論並没有變得越來越一律或越統一,事實上,它倒是變得越來越發散和越來越歧異。”6在這裹,人人都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彼此間很少理解,甚至也很少有理解的願望。整個社會陷入了分裂與涣散。依賀維爾之見,這才是當代自由民主社會特别值得注意的問題。

    賀維爾的批評或許有些夸大其詞,不過他確實指出了自由民主社會中一種並非罕見的現象。畢竟,我們需要言論自由,並不祇是為了能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自由的討論去獲得真理,擇善而從。言論自由給了我們堅持己見的權利,但是如果缺少了對真理的嚴肅承諾,我們就很容易在自由的名義下變得固步自封,變得不進油鹽,變得使氣任性。這樣一來,討論將不成其為討論而成了各說各話,它不但不會幫助人們接近共同的真理,反而會促進人們彼此的分離和對立。於是,自由也就失去了它寶貴的内涵。

 
   

Home | Up | 111.自由之後又如何 | 112.是一種新的極權社會嗎? | 113.輿論的柔性專制與與論的四分五裂 | 114.羣眾的反叛與大眾文化 | 115.對共產極權主義的再考查 | 116.制度的問題與人的問題 | 117.自由的價值及其風險 | 118.必要的張力 | 119.真理與自由 | 120.不開放的心靈與執着的進取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