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支点,我能举起地球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前言 一 甚麼是思想改造 二 思想改造何以可能 三 人的馴化 四 關於躲避 五 開於反叛 六 爭取思想自由 七 餘論 附錄:從周舵《我母親的自殺》一文談起

人的馴化、躲避與反叛

第七章 餘論

胡 平 (香港 亞洲科学出版社 19996, 电子版 20078)

112.是一種新的極權社會嗎?

    我們知道,實現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說到底,就是取消因言治罪。不過一直有人認為,僅僅是保護言論不受權力的侵犯,那並不足以實現真正的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如果一個社會具有這樣一種組織結構,使得權勢者可以憑借暴力鎮壓之外的手段把自己的觀念强加給全社會,從而使得民眾無法形成實質性的不同政見,那麽,這裹的言論自由就衹是一個空洞的形式而已。

    按照馬爾庫塞(HerbcrtMarCuse)的觀點,當代發達的工業文明,乃是一種舒服的、干穩的、合理的而又民主的不自由。它“在壓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準這兩重的基礎上,利用‘技術’而不是‘恐怖’去壓服那些離心的社會力量。”1不錯,這種社會接受了言論自由的原則並使之制度化,但與此同時.它也就使得這些權利和自由變成了這個社會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並與這個社會共命運。“當一個社會按照它自己的組織方式,似乎越來越能滿足個人的需要時,獨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對權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漸被剥奪。”2於是。一個看來自由的社會就變成了自己的反面,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極權社會。

    不難看出,馬爾庫塞的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確有一脈相承之處。身為極權制度的直接受害者,我們很容易對他們貶低言論自由原則的觀點表示强烈的不滿,我們也很容易對他們向往的所謂社會革命以及建立一個“美好的新世界”的追求表示强烈的懷疑。不過我們也應當承認,他們對當代西方社會的批評並非毫無根據。在當代西方社會,某些尖銳的批評意見、反對意見,由於它們的合法化似乎反而削弱了它們的影響力。當然,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歸之為言論自由原則的勝利:由於醫生卓有成效的工作,人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因而醫生本人不再被人重視。這就叫“成就取消了前提。”(馬爾庫塞語)。我們還可以說,這些自稱被體制所壓抑、所消音的觀念其實並未被社會所忽視,它們都曾經產生過相當可觀的影響。在一九六八年歐洲的"Ni月風暴”中,馬爾庫塞被抗議者們奉為精神導師,可見其影響非同小可。至於馬克思主義在西方社會的巨大影響更是有目共睹,不在話下。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猛烈地抨擊西方社會對像他這樣的異己思想進行壓制,然而正是在西方社會之中,喬姆斯基平安地獲得了廣大的聲名。由此可見,當代西方社會並没有剥奪言論自由的批判功能,它决不是甚麽新型的極權社會。話雖如此,我們總須承認,在自由社會中,那些擁有巨大的經濟技術資源的人們更容易使自己的觀念得到有力的傳播,與之對立的聲音則較難引起公眾的關注。正因為這種社會接受了言論自由的原則,也就是存在着“觀念的自由市場”,那反而會使許多人輕易地認定凡是佔優勢的觀念必定是在觀念的自由競争中獲勝的觀念,從而鬆懈了自己的批評精神。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Home | Up | 111.自由之後又如何 | 112.是一種新的極權社會嗎? | 113.輿論的柔性專制與與論的四分五裂 | 114.羣眾的反叛與大眾文化 | 115.對共產極權主義的再考查 | 116.制度的問題與人的問題 | 117.自由的價值及其風險 | 118.必要的張力 | 119.真理與自由 | 120.不開放的心靈與執着的進取

   

 last updated 03/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