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兴县血案看上去不是政府直接出面

        而是群众直接动手,但这正是政府在借刀杀人。

        是政府故意地让一些人不受法律的约束,让另一些人不受法律的保护。

        这就导致一些民众打杀另一些民众的暴力事件。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冯正虎回国与廖亦武出国



胡平  2010年2月25日


 

这边厢,冯正虎 8次回国被拒;那边厢,廖亦武13次出国被拦。两个人都手持合法中国护照,一个想回去回不去,一个想出来出不来。中国的事就这么荒诞。

在经过3个月的机场抗争后,冯正虎终于回到中国。这无疑是公民维权的一个了不起的胜利。那么,这件事对廖亦武的事情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可以想象,在如何对待廖亦武出国问题上,有关部门无非3种意见:1、有人主张不让出去,2、有人主张让出去不让回来,3、有人主张让出去也让回来。不难看 出,在让不让出去这一点上,后两种人会结成统一战线,他们都是主张让廖亦武出去的。可是如今有了冯正虎的先例,当局发现,让人出去而又不让人回来,实在是 很惹麻烦的,那怎么办?那只好连出去都不让出去。于是,这一次轮着前两种人结成统一战线了。照这样说,廖亦武出来的可能性似乎比先前更小了。

其实不然。且不说冯正虎以他的不懈抗争给我们树立起一个成功的榜样,对后来者能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单单是他这场真人版的《机场终点站》造成的国际影响和 压力,就使得中共当局在这种问题上不敢再像过去那么肆无忌惮。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廖亦武的情况和冯正虎毕竟有所不同。公民有绝对的回国权,但没有绝对的出国权。例如,有未了结民事案件在身的,被司法机关认定有犯罪嫌 疑的,正在服刑的,政府有权不准出境。在中国还有一条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政府有 权禁止其出境。很多异议人士就是被当局用这一条阻止出国的。不消说,当局把这一条用在异议人士身上是完全错误的。但遗憾的是,对此,我们除了抗议,暂时还 没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去克服。冯正虎可以为争取回国权在东京机场一住3个月,日本政府至少不会把他强行带离现场。廖亦武身在中国,他想学冯正虎打持久战也 找不到可以安营扎寨的地方。

尽管困难重重,廖亦武仍然下定决心,尽力一搏,争取出国的机会。2月5日,廖亦武写信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几天后,他接到德国大使馆通知,让他在成都的德国 领事馆办理签证,2月11日下午签证就到手了。整个过程只化了7天功夫。这充分表明,德国方面对邀请廖亦武赴德出席科隆文学节是何等的重视。不错,中共当 局依然可以强行阻止廖亦武出国,但是它必须考虑它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当然,廖亦武能受到德国方面如此重视,那是和他在国际文坛上日渐高涨的声誉分不开的;而熟悉廖亦武的人都知道,他能取得如此声誉,绝非出自侥幸。想当年, 廖亦武因六四入狱,在狱中坚持秘密写作,手稿多次被狱卒和警察抄走,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写。等他历尽艰辛完成著述后,冒风险托友人将手稿带到海外,却 居然找不到人肯翻译肯出版。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是,廖亦武不灰心不丧气,继续写作;一支箫,一支笔,浪迹天涯,写尽中国底层社会。慢慢地,慢慢地,他 的作品被发现,被重视。本来,去年德国的法兰克福书展就把廖亦武列为贵宾,因中共当局阻拦而未能与会,殊不料在书展上,缺席的廖亦武倒比出席的绝大部分中 国作家更受关注,而阻止廖亦武出席的中国政府则倍受攻击。我们希望中国政府不要再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衷心祝愿这次科隆文学节廖亦武能顺利成行。

顺便驳斥一种谬论。有人批评西方国家,说你们提倡的“人权高于主权”完全是虚伪的。真要奉行这一原则,干嘛不开放你们的边界,让我们自由进入自由移民呐? 这种批评毫无道理。有谁说过人有自由进入别人的国家的权利呢?国门好比家门。你可以自由地离开自己的国家,自由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但你不可以自由地进入别 人的国家;有些友好国家达成协定,彼此的国民可以免予签证进入对方国家,但要成为别国的公民也还需要别国的同意才成。你到邻居家去,不是还要先敲敲门问一 声么?你可以不经对方同意就擅自进入别人家中并成为别人家中一份子吗?这么简单的道理,不用我们多说了。


     
   

Back | Home | Up | Next

从李普去世所想到的  (2010.12.27)
我的非暴力抗争观 (2010.11.12)
谁是大兴县血案的罪魁祸首? (2010.11)
简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 (2010.10.19)
中共是靠民主得天下吗? (2010.10.6)
谈谈对温家宝讲话的若干争议——兼与余杰商榷 (2010.10.2)
温家宝讲话是骗人的吗? (2010.9.25)
无言者的代言人——写在廖亦武首次出访之际 (2010.9.22)
如何看待温家宝讲话 (2010.9.13)
对温家宝讲话应予肯定 (2010.9.13)
中美关系新动向 (2010.9.5)
非暴力抗争不适用于极权专制国家吗? (2010.8.30)
重建非暴力信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异议活动 (2010.8.30)
从甘肃泥石流灾害看中国的官员问责制 (2010.8.16)
米奇尼克到中国这场对话不寻常 (2010.8.5)
为龙应台北大演讲叫好 (2010.8.5)
基层选举为何每下愈况 (2010.8.5)
从邓小平的一句惊人之语谈起 (2010.7.18)
也谈旅法华人6.20大游行 (2010.7.18)
“是如何”重要 “如何是”更重要——再谈六四与中国模式  (2010.7.4)
关注海莱特 揭露大阴谋 (2010.7.4)
反抗冷漠 反抗遗忘——六四21周年感 (2010.6.23)
“六四”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写在“六四”21周年  (2010.6.6.)
就中国模式展开世纪性大讨论 (2010.5.27)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2010.5.24)
千人下跪是怎样跪倒市长的? (2010.5.10)
我们应该有一部《殉难者传》 (2010.5.5)
温家宝高调纪念胡耀邦说明了什么 (2010.5.3)
今后的十年是关键的十年 (2010.4.7)
国家不幸玩家幸——黑色幽默的黄金时代 (2010.4.6.)
从三篇官方报道看今日中国“和谐社会” (2010.3.22)
也谈中国的“道德沙尘暴” (2010.3.11)
中共想学教皇制? (2010.3.6)
也谈李庄案 (2010.1.14)
再谈李庄案 (2010.3.6)
中国地震局的做法实在该改了——从山西人“不信政府信谣言”谈起  (2010.2.3)
冯正虎回国与廖亦武出国 (2010.3.2)
改革=改良+革命 (2010.2.3)
就海外民运专访胡平先生 (陈君, 2010.1.4)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 集 | 時事۰縱橫 | 广 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