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诤友并不难,

    难的是你诤了之后别人还把你当作友。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选择更多年

 

 

改革=改良+革命

胡平  2010年2月3日

http://blog.boxun.com/hero/201002/huping/1_1.shtml 

 

     记得在19811月,我刚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出席了那一届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在小组发言会上,一位代表、北京大华衬衣厂的李厂长很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是要改革,只改良不行。”
    英文Reform, 中文可译作“改革”,也可译作“改良”。不过在中文里,“改革”和“改良”这两个词的意思不尽相同。“改良”总是指在现有体制和架构内的改变。“改革”的意思则可能更宽一些,它既可以指现有体制和架构内的改变,也可以指突破现有体制和架构的改变。这后一种意思就和“革命”差不多了。譬如,邓小平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这话在中文里是通的。但倘若有人说改良是革命,那就不通了。李厂长说“我们是要改革,只改良不行”,那无非表明,他感觉到,正在开始的这场变革(当然,他指的是经济的变革),仅限于现有体制与架构之内是不够的,而且还要有所突破。
    无独有偶,在1989年,英国学者提摩西 · 加顿· 阿希(Timothy Garden Ash)在回顾这一年的东欧剧变时,自造了一个新的英文词,曰“Refolution”。所谓Refolution,就是用Reform这个词的前半部分加上Revolution这个词的后半部分,也就是ReformRevolution。阿希认为,1989年东欧剧变既有Reform的性质,又有Revolution的性质,所以叫Refolution。这倒和中文里的“改革”相对应。中文的“改革”不是正好可以理解为“改良+革命”吗?
    三十多年来,“改革”一词可以说是国人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之一。然而在同一个“改革”的名词下,却有着很不相同的内涵。有些人所说的改革,实际上只是改良;有些人所说的改革,实际上是改良+革命。
    顺便一提,“六四”之前,大家都说改革,几乎没人自称改良。最早把自己定位为改良派的大概要算哲学家李泽厚。李泽厚在1992年发表文章,题目是《要改良不要革命》。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明,在现阶段,“议会制、反对党制虽不是一蹴可得,非目前可以立即要求实现的现实,但政企分离、党政分离、舆论开放、公众社会等等,却是可以在现有体制和框架内逐步实现的,而它们的实现必然会以某种中国式的形式突破现有框架和体制,这就是辩证法”。在这里,改良既然到头来会突破现有框架和体制,那显然就不只是改良了,而且也有革命的意思了。另外,李泽厚说议会制、反对党制“非目前可以立即要求实现的现实”,言外之意,它们是未来可以要求实现的。事实上,他也确实把它们列为未来的目标。这就和其他那些改良+革命的改革派,起码是在价值取向上没有什么区别了。是的,李泽厚明确表示反对革命。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和其他自称改革派乃至自称革命派的人们的分别,并不是在理念上、目标上,而是在方式上、步骤上。不消说,这种分别也很重要,甚至相当重要。你可以对之批评,但你不应因此而看不到或不承认彼此间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
   
这些年来,人们围绕着改革/改良/革命的问题进行了很多争论。遗憾的是,其中有些争论实际上是出于概念的歧义和彼此的误读,故而意义不大。我希望在今后的争论中,首先要注意对概念的分辨梳理,去除掉那些无谓的语词之争与各说各话,避免大而化之,努力找出真正的分歧所在,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批评。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争论更有意义,也更有成效。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8期 2010年1月28日首发 http://biweekly.hrichina.org/article/298

   
     
   

Back | Home | Up | Next

从李普去世所想到的 (2010.12.27)
我的非暴力抗争观 (2010.11.12)
谁是大兴县血案的罪魁祸首? (2010.11)
简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 (2010.10.19)
中共是靠民主得天下吗? (2010.10.6)
谈谈对温家宝讲话的若干争议——兼与余杰商榷 (2010.10.2)
温家宝讲话是骗人的吗? (2010.9.25)
无言者的代言人——写在廖亦武首次出访之际 (2010.9.22)
如何看待温家宝讲话 (2010.9.13)
对温家宝讲话应予肯定 (2010.9.13)
中美关系新动向 (2010.9.5)
非暴力抗争不适用于极权专制国家吗? (2010.8.30)
重建非暴力信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异议活动 (2010.8.30)
从甘肃泥石流灾害看中国的官员问责制 (2010.8.16)
米奇尼克到中国这场对话不寻常 (2010.8.5)
为龙应台北大演讲叫好 (2010.8.5)
基层选举为何每下愈况 (2010.8.5)
从邓小平的一句惊人之语谈起 (2010.7.18)
也谈旅法华人6.20大游行 (2010.7.18)
“是如何”重要 “如何是”更重要——再谈六四与中国模式 (2010.7.4)
关注海莱特 揭露大阴谋 (2010.7.4)
反抗冷漠 反抗遗忘——六四21周年感 (2010.6.23)
“六四”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写在“六四”21周年 (2010.6.6.)
就中国模式展开世纪性大讨论 (2010.5.27)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 (2010.5.24)
千人下跪是怎样跪倒市长的? (2010.5.10)
我们应该有一部《殉难者传》 (2010.5.5)
温家宝高调纪念胡耀邦说明了什么 (2010.5.3)
今后的十年是关键的十年 (2010.4.7)
国家不幸玩家幸——黑色幽默的黄金时代 (2010.4.6.)
从三篇官方报道看今日中国“和谐社会” (2010.3.22)
也谈中国的“道德沙尘暴” (2010.3.11)
中共想学教皇制? (2010.3.6)
也谈李庄案 (2010.1.14)
再谈李庄案 (2010.3.6)
中国地震局的做法实在该改了——从山西人“不信政府信谣言”谈起 (2010.2.3)
冯正虎回国与廖亦武出国 (2010.3.2)
改革=改良+革命 (2010.2.3)
就海外民运专访胡平先生 (陈君, 2010.1.4)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