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不惑”的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

          应当知道自己适宜做什么,不适宜做什么。

          “不惑”是指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困惑。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选择更多年

 

 

 

 

《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胡平  2008年9月16日

http://blog.boxun.com/hero/200809/huping/5_1.shtml

 

剧情照(网络图片)

    不久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一组电视节目《为什么要民主?》(Why Democracy?),其中有一部中国导演陈为军拍摄的短片《请投我一票》(Please Vote for Me),记录的是武汉市常青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次班长选举。

    引人注目的是,常青小学的班长选举采取了竞选的方式。选一个班长,有三个候选人竞争,候选人一本正经地上台发表演说,陈述政见,甚至互相攻击;在下面,同学们有拉票的,有助选的,有质疑的,甚至有起哄的;热火朝天,煞有介事。据说这种情况在国内并不罕见。这表明,竞选的概念在今日中国已经相当深入人心。但凡搞选举,祇要上面不压制,人们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采取竞选的方式。这对于中共标榜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中共号称三个代表,按说是先进的不能再先进了,可是搞起选举来却连三年级小学生都不如。这也表明,所谓"中国特色"这套鬼话,连三年级小学生都骗不了。不难想见,这样一部无非是记录孩子们带有游戏性质的一场选举的电视短片在国内是不准公演的,因为它触及到当局的忌讳。

    然而,这部电视短片也告诉了一些令人不安或引起争议的东西。才8岁的孩子,仅仅是选一个班长,选举过程竟然出现了造谣、谩骂、起哄以及一些差不多等于是贿选或买票的行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对此,导演陈为军的解释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下的生活养成了一种文化,官员的权力和权威很少被人审查。一朝权在手,一切全都有。所以整个国家,人人都想成为政府官员。""我认为,孩子们在整个选举中过程中表现出的乐与忧,他们的输与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步履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民主化进程。" 这种解释未免空泛。动不动把今天的问题都归罪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是缺少说服力的,且不说中国过去几千年也并不是什么封建制度。

    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些弊病要归罪于共产党,归罪于专制制度。"你怎么能指望在共产党专制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人能真正地了解民主选举,能很好地实行民主选举呢?"乍一看去,这种解释很有力,其实不然。这种解释也未免失之空泛。

    从逻辑上讲,如果成长在共产专制下的人民就不会了解民主实践民主,那么共产国家的民主转型又靠谁来实现呢?莫非要从民主国家进口一批民主人士不成?

    从经验上讲,俄国东欧蒙古的民主转型都证明,那些成长于共产专制下的人民完全能够了解也完全能够胜任民主选举。他们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就进行得很顺利,没有或很少有暴力或作弊。有好几个国家在第一次大选中就把执政的共产党选下了台,尽管那里的共产党在组织上在资源上都占优势,可见在那里,连共产党方面都很守规矩,没乱来。

    再以80年大学生竞选活动为例(在那年,全国各地许多高校都进行了这样的选举),那时的中国远不如今日开放,国人对民主的知识远不如今天丰富,同学们此前都没有任何竞选的经验,可是这并不妨碍那场选举搞得轰轰烈烈又规规矩矩。孩子们的活动总是对成人的模仿。如果常青小学的学生能够看到80年大学生的选举,他们的选举一定会更好得多。我敢说,如果在80年代就让小学生们搞选举,他们的表现,一定比今天更出色。换言之,常青小学班长选举中表现出来的某些问题,实际上是当今中国社会腐败、尤其是官场腐败的一种反映;而当今中国社会腐败、官场腐败则是六四后中共严厉打压自由民主,顽固坚持一党专政的结果。有的人看了这部纪录片悲观地说:中国人连选个小学班长都有这么多弊病,要是选总统选国会那还得了?我说不,一旦中国人可以选举总统选举国会了,也就是说,一旦中国结束了一党专政,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善,到那时,连小学生选班长也会选得比现在更好。

     
   

Back | Home | Up | Next

驳“北京内幕:胡锦涛亲自下令逮捕刘晓波”  (2008.12)
大饥荒时代的有力见证——观纪录片《粮食关纪念碑》 (2008.12.3)
奥巴马胜选对中国的冲击 (2008.11.26)
从“发扬民主”到“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2008.11.26)
试谈大跃进中的吹牛皮 (2008.11.10)
伦敦奥运对北京奥运拨乱反正 (2008.11.2)
必须追查毒奶粉事件真相 (2008.10.30)
必须废除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 (2008.9.28)
怎么能让梁朝伟演易先生呢?——电影《色戒》的败笔 (2008.9)
《请投我一票》观后感 (2008.9.16)
Massacre(屠杀)与Miracle(奇迹) (2008.9.1)
中共为何又推出惠藏政策? (2008.9)
京奥模式必须否定 (2008.911)
金牌大国与体育大国 (2008.9.3)
北京奥运大张旗鼓侵犯人权 (2008.8.28)
再谈如何解读中国的民意 (2008.8.28)
京奥VS人权 (2008.8.9)
又一起警民冲突 (2008.7.24)
从5.12地震漏报看中国地震预报机制 (2008.7.4)
也谈范美忠事件 (2008.6.24)
怀念陆铿 (2008.6.23)
写在汶川5.12大地震后 (2008.6)
反驳为“六四”屠杀辩护的几种论调 (2008.6)
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 (2008.6)
中藏会谈说明了什么? (2008.6)
一不怕天,二不怕民,那还得了?!--写在"六四"十九周年之际 (2008.5.28)
从“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谈起 (2008.5)
简评台湾总统大选 (2008.4.3)
西藏问题之我见 (2008.4.28)
奇怪的示威抗议 (2008.4.18)
真亏它共产党想得出来,做得出来——简评两会荒诞剧 (2008.3.25)
美国为什么还没出过女总统? (2008.3.2)
雪灾后的呼吁:立即废除城乡户口二元制 (2008.2.27)
民主与革命 (2008.2)
一位公民记者之死 (2008.1.28)
也谈“替富人说话” (2008.1.3)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