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并不象成人想象得那么快乐,

        成人并不象儿童想象得那么成熟。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如何启动中国的宪政改革?

——《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介

胡平(舒崇)  20081126

http://blog.boxun.com/hero/200812/huping/2_1.shtml

 

    常常听到有人批评说,你们独立学者、异议人士,总是喋喋不休地讲民主宪政的大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拿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我以为这种批评并不公允。因为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人提出过宪政改革的具体构想。香港晨钟书局刚刚出版的这本《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报告》便是最新的一部论着。

    作者张博树,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早年研读政治经济学、西方哲学和社会生物学。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张博树决心改变个人原先的研究计划,准备花30年时间,完成对中国共产党专制体制的历史性批判。同时撰写《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系列报告,为转型中国之未来宪政民主体制的建立贡献具有实践和操作可能性的文本。眼下出的这一本祇是其中的主报告。另外还有10篇分报告正在撰写之中。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又兢兢业业,令人肃然起敬。这部系列报告结构宏大,涉及广泛,针对当下转型中国的现实问题,凝聚了作者的长期思考,关心中国宪政改革者不可错过。

    《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书的正文是主报告,论及中国宪政改革的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与约束条件。另外有两份附件,一份讲的是俄国东欧民主化进程及其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另一份讲的是台湾民主转型与政治现代化对大陆宪政改革的启示。正文之后还有两则附录,其一是对几篇不同立场的国是建言的评论,其二是作者回答《公民月刊》记者问。

    在阐述宪政改革的实施步骤时,张博树提出三条原则:一、改革的战略设计要彻底,战术设计要循序渐进;二、由执政党主动进行的改革,将是成本最小的改革;三、民间力量要扮演建设性反对派的角色。然后,作者详细地论述了具体实施步骤。其中包括:取消言论限制和结社限制是走向民主的第一步。解决两个标志性事件——六四镇压和取缔法轮功,等等。谈到中国未来政治演变的三种可能。作者指出:第一种可能是,中左和中右主导改革,在较平稳的制度转型中达至宪政改革的成功;第二种可能是,当权者拒绝宪政改革,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崩溃;第三种可能是,当权者拒绝宪政改革,但用更加纯熟的手段维持统治,使专制体制死而不僵。改革者的任务是努力争取第一种前途,避免后两种前途。

    作者主张大力促成中派联盟。所谓中派联盟,也就是中左和中右两派的联盟。所谓中左,是指中共党内的宪政改革派,以便和中共党内的极左保守势力相区别;中右是指奉行建设性反对派原则的民间自由力量,以便和持极端反共立场的极右势力相区别。作者呼吁:一切负责任的社会力量都应该寻求理性、合法、非暴力实现中国民主化的方式、方法和道路,在相互协商、妥协、谈判中争取事情的最好结果。“祇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谈到中国宪政改革的约束条件时,作者表现出对中国现实的清醒认识。他指出,中国的经济成就对宪政改革而言是双刃剑。一方面,发展相对良好的经济可以造成比较宽松的局面,有利于实施政治改革;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成就又可能成为专制体制的遮羞布,成为反对政治改革的藉口;公众,特别是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可能会因为经济上的相对满足而对政治改革失去热情,失去动力。

    
关键问题是,由于中国的私有化改革是在没有民主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必然沦为权贵私有化,沦为中共统治集团对人民财产的大抢劫;权贵们不能不担心,一旦开放民主,他们有可能在经济上被民众清算。因此,他们对民主更恐惧,更抵制。这个问题是中国大陆特有的问题。俄国东欧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们的私有化改革是在民主参与的条件下进行的。台湾也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台湾过去没有共过产,因此台湾也没有进行过经济体制的改革,自然也就不会发生权贵私有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东欧和台湾都不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经验。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分报告中,作者能给我们提供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北京之春》 200812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8/380/20081126125556.htm

     
   

Home | Up | Next

如何启动中国的宪政改革?——《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介 (2008.11.26)
不朽的遇罗克——遇罗锦《一个大童话》序 (2008.11)
从毒奶粉事件看《民以何食为天》 (2008.10.30)
了解《中国怎么想》 (2008.10.1)
基督信仰在中国——读余杰新著《白昼将近》 (2008.9)
从两本反右运动研究文集想起的 (2008.7)
面对六四——从马建的小说《北京植物人》谈起 (2008.6.30)
人性伟大最凄美的体现——序周素子《右派情踪》 (2008.6.20)
推荐《中国大饥荒档案》网站 (2008.6.9)
《我与中共和柬共》读后感 (2008.5.9)
中国大饥荒研究的奠基之作——推荐丁抒先生《人祸》 (2008.5.4)
大饥荒年代中国农民为什么不造反?——评介贾斯柏.贝克《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 (2008.4.14)
推荐盛雪诗集《觅雪魂》 (2008.4.4)
失败者也能写历史——廖亦武《最后的地主》序言 (2008.3)
这样的党凭什么不反——读胡风女儿晓风写的《我的父亲胡风》 (2008.3)
犬儒中国——读胡发云小说《如焉@sars.come》 (2008.2)
劳尔说:他“不想为把坦克开上街头负责” (2008.1)
聚焦北京奥运、聚焦中国人权 (2008.1)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