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出售的名言集,绝大部分是名人之言集。

        如果抹掉言者的名字,只怕它们就分文不值了。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大饥荒年代中国农民为什么不造反?

——评介贾斯柏.贝克《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

胡平  2008414

http://blog.boxun.com/hero/200804/huping/2_1.shtml

 

    当年那少量的英勇反抗就更值得我们敬重。古今中外,还有比这种性质的反抗更悲壮、更正义的么?
   
   
《饿鬼棗毛时代大饥荒揭秘》是西方第一部详细揭示中国大饥荒真相的专著。原著是英文,书名是《Hungry Ghosts棗Mao's Secret Famine》,初版于1996年,2004年又出了增订版。作者贾斯柏.贝克(Jasper Becker)曾经是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驻北京记者站主任,在北京住过15年。为了写作此书,作者曾经在中国国内做了大量采访。香港的明镜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了这本书的中文版,由姜和平先生翻译。全书共492页,内容分为三部分:1、中国:饥荒的国度,2、大饥荒,3、弥天大谎。在后记里,作者还描述了发生在北朝鲜的大饥荒。原著曾获得荷兰的人权奖。在前言里,作者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的一句名言,"历史对于罪恶具有着永恒的惩罚权。"
     
   
《饿鬼》里有一章专讲"西方世界的失误"。尽管中国政府严密封锁消息,如此大规模空前惨重的饥荒也不可能不为外界所知。事实上,西方的一些媒体,特别是台湾的蒋介石政府,都对中国的大饥荒作出了很多报道。然而这些报道却遭到不少讥讽,颇有一些西方著名的作家、记者、学者和政客否认大饥荒的存在,甚至还建立了中国成就的神话。有的人则重复中共的宣传,声称中国发生了自然灾害,导致农业歉收,但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避免了大量饿死人等现象发生。这些显然错误的论断甚至一直延续到文革。
     
   
在后记里,贝克向读者,也是向自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大跃进期间,各地干部和农民全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乡亲一个个活活地饿死,为什么农民不造反呢?"
     
   
作者介绍了民运人士魏京生的观点。魏京生认为是由于毛泽东用阶级斗争之说来维护他的权力,把人们分化成为想象中的利益集团,使人们不能辨认自己的真实利益。于是毛就能籍此煽动人们参加互相残杀中,也参加到实际上损害自己利益的争斗中。另外,据作者说,他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很多被采访者断定,因为在那时,广大农民对共产党很信任,所以他们做不出反抗的行动来。农民们相信共产党决不能让老百姓饿死,相信毛主席会来救他们。有些农民认为,宁肯饿死也不能抢粮库,国家的粮食一粒也不能动,如此等等。
     
   
贝克本人更强调共产党控制的严密。他说:中国历史上不乏有饥荒年代农民造反的先例,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没有过如此残酷和有效的员警国家统治的先例: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逃不出毛统治的严密控制。外出逃荒立刻会被民兵抓回来,在中国各地,成千上万逃荒者的结局都一样。不能离开本村,又不可能组织足够的人与军队或民兵抗衡,除非那些民兵也饥饿不堪。当意识到政府不会来拯救他们的时候,农民们已经饿得半死,根本不可能有力气采取任何有效的反抗行动了。
     
   
我要补充的是,在当年,其实还是有很多反抗的。大饥荒期间我在成都上小学,记得那时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我们去青羊宫参观四川省的"公安展览",其中就有大量的"反动组织""反革命份子""美蒋特务""罪行"介绍。展厅中陈示着各种各样的"反动文件",甚至还有准备暴动的武器。我想,在中共公安部的档案里一定有着更完整的记录,足以证明在那段时间来自民间的反抗广泛到什么程度。
     
   
不过,相对於历代王朝饥民造反的规模,应该承认在大饥荒时期国人的反抗的确要弱小得多。道理很简单,共产党通过庞大的组织系统,对人民实行了极为彻底的人身控制,再借助於对现代通讯手段的垄断,它使得任何自发的集体反抗行为很难发生。暴力工具的高度发展,斩木为兵注定了不可能战胜机枪大炮。因此,当局就能够把人民的反叛扼杀於摇篮之中。我们要知道,人民起来反抗,一方面固然是苦不堪言、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常常是因为他们对成功抱有某种希望。如果人们事先就认定绝无成功的可能,恐怕只会坐以待毙。从《史记》对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中可以发现,陈胜吴广敢於发难,一来是走投无路,"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二来是审时度势,相信登高一呼,"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再看看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看看纳粹集中营,成千上万的人毫无反抗地任其摆布,引颈就戮,就是因为他们完全丧失了死里求生、反抗成功的希望,因而完全丧失了反抗的意志,所以也就不再有反抗的行为。
     
   
有鉴于此,当年那少量的英勇反抗就更值得我们敬重。古今中外,还有比这种性质的反抗更悲壮、更正义的么?然而迄今为止,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却仍然在被丑化,被诬蔑,被抹杀,被遗忘。在大饥荒过去五十年的今天,我们也要注意搜集民间反抗的历史资料,纪念这些在暴政下奋起抗争的英雄。

    来源:人与人权

     
   

Back | Home | Up | Next

如何启动中国的宪政改革?——《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介 (2008.11.26)
不朽的遇罗克——遇罗锦《一个大童话》序 (2008.11)
从毒奶粉事件看《民以何食为天》 (2008.10.30)
了解《中国怎么想》 (2008.10.1)
基督信仰在中国——读余杰新著《白昼将近》 (2008.9)
从两本反右运动研究文集想起的 (2008.7)
面对六四——从马建的小说《北京植物人》谈起 (2008.6.30)
人性伟大最凄美的体现——序周素子《右派情踪》 (2008.6.20)
推荐《中国大饥荒档案》网站 (2008.6.9)
《我与中共和柬共》读后感 (2008.5.9)
中国大饥荒研究的奠基之作——推荐丁抒先生《人祸》 (2008.5.4)
大饥荒年代中国农民为什么不造反?——评介贾斯柏.贝克《饿鬼——毛时代大饥荒揭秘》 (2008.4.14)
推荐盛雪诗集《觅雪魂》 (2008.4.4)
失败者也能写历史——廖亦武《最后的地主》序言 (2008.3)
这样的党凭什么不反——读胡风女儿晓风写的《我的父亲胡风》 (2008.3)
犬儒中国——读胡发云小说《如焉@sars.come》 (2008.2)
劳尔说:他“不想为把坦克开上街头负责” (2008.1)
聚焦北京奥运、聚焦中国人权 (2008.1)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