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就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根据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的考证,

        在过去两千多年里,分的时候比合的时候还长。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观察۰评论】选择更多年

 

 

 

 

家祭如何告乃翁?

胡平  20053月20日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350_1.shtml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留下一首《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陆游死后不到七十年,“九州”倒是“同”了,但不是王师北定中原,而是北方的蛮夷灭掉了南宋。你说说看,家祭如何告乃翁?

是啊,家祭如何告乃翁?陆游的在天之灵,究竟是会为统一战胜分裂而欣慰,还是为文明毁于野蛮而痛心?统一与文明都是好东西,问题是何者优先。陆游当然是把文明置于优先,否则,以当时北强南弱,蛮夷益怀吞并之志,南宋唯有偏安之心,陆游若是视统一为优先,干脆号召投降算了。

由此可见,统一未必就是善,分裂未必就是恶。事实上,没有人会主张统一至上。统一不可能至高无上。在统一之上,必定还有更高的原则:统一,用什么原则统一?谁统一谁?如果你说统一至高无上,用什么原则无关紧要,谁统一谁无关紧要,那么,你无非是主张成王败寇,主张谁强大就站在谁一边;你无非是理直气壮地趋炎附势罢了。

中国历史上的统与独

在中国历史上,就像《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根据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的考证,在过去两千多年里,分的时候比合的时候还长。这就是说,在现在我们叫做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在大部分时期里都不是只有一个国家,而是同时并存着两个国家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那么,在分裂的时候,是否各方都坚持统一的目标呢?当然不是。那时候没有联合国一类组织维护国际和平,要是分裂的双方都力图统一对方,分裂状态怎么还能维持那么长时间呢?另外,在分裂的国家中,决不是各方都想统一。一般来说,国强主统,国弱主分。这层道理太明显了,国弱还要主统,那不是找死吗?

大概只有三国里的蜀国是例外。蜀国弱小,却力主统一,又是六出祁山,又是九伐中原。不过这个例外也很好解释,因为刘备起家,凭的就是他姓刘,打的就是恢复汉室的旗帜,尤其是在夺了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的地盘西川之后,统一更成了蜀国政权合法性的根据。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其实蜀中人才甚多,只不过诸葛亮担心本地人喜欢“蜀独”,不热衷统一大业,所以最后一定要找个外地人姜维接自己的班。

既然明知蜀弱魏强,胜算很低,诸葛亮为什么还非要坚持统一不可呢?在《后出师表》里,诸葛亮讲得很清楚:“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伐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可见,诸葛亮坚持北伐,实际上是以攻为守。你不打他,他要打你,趁现在汉朝刚亡,曹魏的江山还坐得不够稳,人心多少还有思汉之情,王业还有一丝成功的希望。再拖下去,不但恢复汉室(统一)成为虚话,就连偏安自保(独立)亦不可得,只有被别人灭掉,被别人统一的份了。可见,蜀国这个例外其实不算例外。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之人,他不是没打过“蜀独”的算盘,但是他知道“蜀独”行不通,所以只好争取统一了。

观察http://www.guancha.org

     
   

Back | Home | Up | Next

偉大的容忍——論胡耀邦精神 (2005.12.4)
简评中共民主白皮书 (2005.12.8)
必须制止中共政府黑社会化的危险趋势 (2005.12.2)
巴金与说真话 (2005.11)
太石村是当今中国的缩影 (2005.11)
危乎哉!中国的民主橱窗-坚决支持太石村民维权抗争 (2005.9.15)
也谈所谓“毛泽东时代的平等传统” (2005.10.12)
是自由主义,还是机会主义?——评李敖大陆行 (2005.11)
从李敖谈到自由主义 (2005.10.7)
玩世不恭的机会主义-评李敖大陆行 (2005.9.30)
敦促胡温推动民主改革 (2005.10)
从超女现象看中国人是否政治冷感 (2005.9.28)
简评康晓光的儒教治国论 (2005.9.22)
朱成虎讲话意图何在? (2005.9.2)
马英九将胡锦涛一军 (2005.9.2)
法轮功是在搞政治吗? (2005.8)
破除经济决定论的神话 (2005.8)
希望就是力量——纪念“六四”十六周年 (2005.6.4)
台湾要打民主牌 (2005.6)
对犬儒主义的一点说明 (2005.5.10)
评反日风潮 (2005.5.7)
谈谈反日风潮的“民意” (2005.5)
中国人真的政治冷感吗? (2005.5)
时间会站在谁一边?——也谈反分裂法 (2005.4)
刘宾雁八十华诞盛会有感 (2005.4)
家祭如何告乃翁?(2005.3.20)
紫阳不朽,人民必胜 (2005.3)
在表面的平静背后 (2005.2.1)
中共明白它和人心相差有多远 (2005.1.29)
为理想承受苦难——流亡 (2005.2.5)
談宋彬彬的改名之謎——看《八九點鐘的太陽》有感 (三) (2005.1)
谈宋彬彬的“反对打人”之言——《八九点钟的太阳》观后感 (二) (2004.3.3)
為何造反派頭頭們都肯露臉也不改名?——看電影《八九點鐘的太陽》有感 (二) (2005.1)
最好的懺悔莫過於記下文革經歷——《八九點鐘的太陽》觀後感 (一) (2004.2.11)
悼念赵紫阳并正告中共当局 (2005.1)
在八九时,赵紫阳就提出多党制问题 (2005.1.21)
新一轮整肃说明了什么?(2005.1.20)
除非他们忏悔,否则他们不配 (2005.1.20)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