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谚云:“更好是好的敌人。”人们常常是贪图“更好”而不重视

    已经到手的“好”,结果反而失去了“好”而得到了“坏”。中谚云:

    “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就和没做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但相比之下,“不及”者尚可增补,“过”了很难倒退。

    因此,我们宁可失之“不及”而不要失之“过”。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读《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感言

胡平(舒崇)  20058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376_1.shtml

 

    美国学者伊森.葛特曼(Ethan Gutmann)写的《失去新中国--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一书,由丁柯先生译成中文,今年六月由美国博大出版社出版。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美国企业家如何以及为何用金钱至上取代了曾经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民主女神像的故事。
    
   
“六四”之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陷入停顿乃至倒退,但与此同时,经济改革却依然深入开展,对外开放之门进一步扩大。今日中国被许多人视为外商的投资天堂。不少人还认定,随着西方商人的大举进入,他们将把西方的人权与法治观念带进中国,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自身也必将逐步融入国际秩序。然而,葛特曼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1998
年,伊森.葛特曼来到北京,很快就融入了在中国大陆寻找财富的美国企业家的活动圈子。在公司会议、鸡尾酒会和外国人业余活动中,他了解到一系列令人不安的事实。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商务代表吹嘘他们如何按惯例向中共官员行贿以获准进入市场;亚洲环球电讯(Asia Global Crossing)的执行官弄虚做假,假公济私,使公司损失了大笔金钱;公关公司顾问为来自美国的代表团成员提供妖艳的蒙古妓女和五星级宾馆豪华套房。更严重的是,美国公司大规模向中共转让尖端技术。在思科公司(Cisco)、雅虎(Yahoo)和升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等企业的资助下,中共当局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对中国大陆互联网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和封锁,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监控系统。作者指出,美国商业投资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物质繁荣,可是,在中共当局的操控下,狂热的民族主义和反美情绪却日见高涨。他写道:“中共商业游说者许诺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会带来中国的政治改革,提议听起来颇有道理,尤其在九十年代初;然而,现在我们必须自食其果,未来十年我们必须要把中国视为军事竞争对手。”
    
   
葛特曼批评美国商人出于赚钱的目的,背叛自己的理想,被所谓“中国特色”所同化,帮助了自由的敌人。这使人想起当年西方与苏联搞“缓和”的时候,俄国异议作家索尔仁尼琴对西方资本家的严厉批评。
    
   
索尔仁尼琴说:“有一种事情几乎让人类心灵无法理解,那就是人类对利润的无限贪婪,超越一切理智,超越一切自我克制,超越一切良知,而只知唯利是图。列宁早就懂得这一点。列宁深信,资本家会做出任何事情来帮助加强苏联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国家会彼此展开激烈的竞争,力图以更低廉的价格更快速的方式,把更多的货物卖给苏联。列宁说:他们会不顾一切后果地和我们做生意。在一次莫斯科共产党的会议上,列宁充满信心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不要惊慌,当形势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们只消把绳子抛给资产阶级,他们自己就会把绳子往脖子上套。’一位名叫卡尔拉德克的布尔什维克大声问:‘好极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可是,我们从哪儿能搞到那麽多绳子去吊死所有的资本家呢?’列宁轻松地回答道:‘你放心,资本家会卖给我们的!’”
    
   
就在索尔仁尼琴发表上述批评之后十五年,苏联的共产制度土崩瓦解,庞大的苏维埃帝国不复存在。考察在这场伟大变革中,当初西方国家对苏联实行的缓和政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究竟是延长了苏联共产制度的寿命,还是加速了它的灭亡,论者见仁见智,各执一词。索尔仁尼琴或许夸大了西方资本家对自由的背叛,但他所指出的危险倾向却无疑是存在的。
    
   
那么,今天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西方资本的大举进入,究竟是养虎贻患,帮助中国成为共产强权,成为自由世界的巨大威胁,还是暗渡陈仓,帮助中国和平演变走上自由民主之路?《失去新中国》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断然的结论。针对着经济的改革开放必将导致政治的改革开放,未来的新中国必定是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这种流行观点,葛特曼说:“我并非完全抗拒这个新中国的说法,没人可以预测中国的未来。但这本书主要想关注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向不支持这个理论呢?如果中国人民前进到一个没有自由的新中国呢?”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而且好像越来越大。葛特曼的这本书好比一记警钟。这就是《失去新中国》一书的价值所在。
    
   
原载《北京之春》2005年8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5/380/2005731140250.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法轮功现象》自序 (2005.12.29)
读吴思《潜规则》与《血酬定律》 (2005.12.8)
伟哉黄万里 (2005.11.2)
余杰《为自由而战》序言 (2005.10.27)
学习《入狱须知》读欧阳懿的《狱后杂谈》 (2005.8.29)
读《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感言 (2005.8)
我们时代的见证文学——阅读廖亦武《证词》 (2005.8)
读《江泽民和他的十五年》有感 (2005.7)
《记忆的伦理学》简介 (2005.6)
《劳动教养和留场就业》评介 (2005.5)
《犬儒病——当代中国精神危机》序言 (2005.5)
推荐亚衣《流亡者访谈录》 (2005.5.3)
往事不堪回首——《20世紀后半葉歷史解密》評介 (2005.4)
形象的力量——推荐陈沅森长篇小说《佛怀煽仇录》 (2005.4.8)
《江泽民传》乃一场拙劣的双簧表演 (2005.3.31)
推荐陈小雅主编《沉重的回首》 (2005.3)
中国人有幽默感吗?——为老灯书作序 (2005.3.3)
《中国上访村》评介 (2005.3.2)
活历史,真传奇——推荐司马璐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 (2005.2)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