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容忍,不容忍不容忍。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中国人有幽默感吗?——为老灯书作序

胡平  200533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347_1.shtml

 

    八岁的女儿吃早点,准备上学,和妈妈讨论这几天晚上妈妈讲的一些中国故事。

    妈妈说:“这些中国故事不好,净是杀人、报仇,一点都不温馨。中国人不懂得温馨。”

    女儿是ABC(即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听不懂复杂的中文词汇,问妈妈:“温馨?温馨是什么意思?”

    妈妈赶快汉译英:“温馨就是WARM、就是NICE的意思。”

    女儿立刻反问:“中国人不懂得温馨,那怎么会发明‘温馨’这个词呢?”

    妙,问得妙!是啊,中国人既然有温馨这个词,中国人当然懂得温馨,否则何以会发明这个词。

    由此我联想到“幽默”。那么,幽默呢?幽默是个外来词,中国本来没有这个词,那么,中国人懂得幽默吗?中国人有幽默感吗?

    我们知道,中文的“幽默”是林语堂先生为了翻译英文的HUMOR而自造的一个词。中文里本来没有和HUMOR相对应的词,“滑稽”、 “可笑”、“逗乐”、“诙谐”、“戏谑”、“俏皮”、“有趣”、“风趣”,都和英文里的HUMOR意思相近但并不相同。据此,你似乎可以推论说中国人不懂得幽默或中国人没有幽默感。然而林语堂的译词一出,立刻就被中国人理解、领悟与接受,并迅速流行开来。由此看来,中国人分明又是懂得幽默的,是有幽默感的。象“滑稽”、“可笑”“诙谐”“俏皮”等词汇,多多少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这种感觉的认知。但是以前我们缺少一个专门的词,能把我们那种特殊的但原本朦胧的感觉一语破的,正中靶心,搔到痒处。林语堂引进了幽默一词,顿时让我们豁然开朗,心领神会,正中下怀:对,就是它!

    由此我又联想到“人权”和“自由”。人权和自由也是外来词,中文里本来没有,或者是虽然有但意思不尽相同。如前所言,中文里本来没有幽默这个词,不等于中国人不懂幽默或没有幽默感;同样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人权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并不等于中国人没有对人权和自由的愿望和要求。应该说,中国人从来就有对人权和自由的愿望和要求,只是苦于没有明确的词汇和概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就是朦胧的,含糊的,混沌的。我们要求一样东西,可是我们自己说不清那究竟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怀有一种愿望,可是我们自己无法准确地描述这种愿望;我们隐隐地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是我们找不到那个地方的精确位置。好的词汇或概念,既是发现,又是发明。说它是发现,因为它不是无中生有,没有依托。它反映了我们固有的某种感觉或愿望,它是“人人意中有,人人笔下无”。说它是发明,因为在找到这个词汇或概念后,我们的追求就变得更明确,更具体,更现实,我们对自我、对世界的看法就变得有所不同,从而我们也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上英雄辈出。网友老灯把他的一组幽默时论整理成书,瞩我作序,故成此文。

2005
33日于纽约

 
     
   

Back | Home | Up | Next

《法轮功现象》自序 (2005.12.29)
读吴思《潜规则》与《血酬定律》 (2005.12.8)
伟哉黄万里 (2005.11.2)
余杰《为自由而战》序言 (2005.10.27)
学习《入狱须知》读欧阳懿的《狱后杂谈》 (2005.8.29)
读《美商在中国的理想与背叛》感言 (2005.8)
我们时代的见证文学——阅读廖亦武《证词》 (2005.8)
读《江泽民和他的十五年》有感 (2005.7)
《记忆的伦理学》简介 (2005.6)
《劳动教养和留场就业》评介 (2005.5)
《犬儒病——当代中国精神危机》序言 (2005.5)
推荐亚衣《流亡者访谈录》 (2005.5.3)
往事不堪回首——《20世紀后半葉歷史解密》評介 (2005.4)
形象的力量——推荐陈沅森长篇小说《佛怀煽仇录》 (2005.4.8)
《江泽民传》乃一场拙劣的双簧表演 (2005.3.31)
推荐陈小雅主编《沉重的回首》 (2005.3)
中国人有幽默感吗?——为老灯书作序 (2005.3.3)
《中国上访村》评介 (2005.3.2)
活历史,真传奇——推荐司马璐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 (2005.2)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