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困窘有如刻舟求剑:

         你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刻下了准确的记号,

         船却已经漂移到下一个地方去了。

         宝贵的人生经验很少不是马后炮。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选择更多年

 

 

 

 

从台湾“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谈起

胡平  2007年10月

http://blog.boxun.com/hero/2007/huping/42_1.shtml

 

    最近,台湾的民进党和国民党分别提出“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在岛内获得热烈响应。诚然,“入联”和“返联”是有区别的。“入联”的意思是以台湾的名义进入联合国,“返联”的意思是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重返联合国。但两者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两党都希望通过公投的方式充分显示广大台湾人民想进入联合国的强烈意愿。

    中共的国台办声称“入联公投”就是台独。国台办没有说“返联公投”是台独。可是,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申请进入联合国已经十几年了,每次都被中共封杀。如果中共对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进入联合国继续封杀,那岂不是逼着台湾人放下中华民国的名义而改用台湾的名义吗?马英九早就告诉中共:台湾需要在国际外交上获得更多认同,如果中共连这个空间都不给,是把所有台湾人逼反,不一定是台独人士,“我们这些人都会反,这和独不独没关系,你没有给我生存空间嘛!”

    要了解台湾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到,台湾人,起码是绝大多数台湾人,不分蓝绿,都把台湾看作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的苦恼在于正式邦交国太少,屈指可数;又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拒之门外。但这并不妨碍台湾人民自己坚持把台湾当作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在台湾又在准备明年的总统大选。注意,人家是在选总统,不是在选省长。如果绝大多数台湾人不认为台湾是个国家,那还选什么总统呢?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台湾人民而言,进入联合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具有双重意义:它不但能给台湾人民带来尊严,而且还能给他们带来安全。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承认祇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如果大陆对台动武,国际社会都会认为那是中国内政而袖手旁观,就像对待俄罗斯打车臣。反过来,如果台湾能得到广泛的国际承认,台海两岸分裂分治的现状能得到联合国的承认,大陆对台动武,就会被看成是北朝鲜打南朝鲜,联合国就可能出面干预。这就是说,祇要台湾得不到国际承认,它就处在中共武力威胁的阴影之下;祇有赢得国际承认,台湾自身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今天,很多中国人都是既反对大陆武力统一,又反对台湾独立。他们希望维持现状。但什么是现状呢?应该说,现状就是两岸分裂分治。一个原本统一的国家,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政治实体,在政治学上就称之为分裂国家。分裂状态和内战状态不一样。固然,很多分裂状态都是由内战状态演变而来,但是和内战状态相比,分裂状态是指那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事实上的休战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状态。假如说在20世纪的50年代60年代,两岸是处于内战状态的话,那么,到了80年代90年代,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客观地说,两岸关系就很难再说成是内战状态了。几十年来,两岸政府在各自实际管辖的地区实行着有效的统治并且大体上能做到互不侵犯;特别是近十几年,海峡两岸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已经相当密切,人员交流也与日俱增。这就是说,两岸关系已经从内战状态演变为分裂状态。真正的维持现状须以承认现状为前提,至少是不否认现状。现在的问题恰恰在于中共当局不肯承认两岸关系的现状就是分裂分治,坚称两岸关系是内战的延续,台湾祇是一个“叛乱的省份”,它要求台湾接受一国两制的招安,否则就用武力解决问题。可见,中共当局才是两岸关系不稳定的根源。

    早在1994年,一大批海外民运人士就发表声明说:“我们主张两岸政府共同承认大陆和台湾是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并承认两岸分裂分治的政治现实。”我们认为,两岸关系可以比照当年的东西德关系和现在的南北韩关系。双方都可以在联合国有自己的席位,都可以和其他国家建立正式邦交。这既有利于现状的维持,也有利于未来的统一。事实上,在中共内部也有一些学者专家主张“一中两府”或“一国两席”。祇是中共主政者冥顽不灵,遂导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可以肯定的是,假如中共当局不修正其对台政策,其结果必然是使得两岸关系渐行渐远,既不利于未来的统一,也不利于眼下的和平。

来源:《北京之春》200710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7/60/2007928112459.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也谈“替富人说话” (2007.12.31)
简答“为什么要民主”等十个问题 (2007.12.28)
要害是禁止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 (2007.12.14)
照本宣科 逢场作戏——简评中共十七大 (2007.12)
软不下去,硬不起来——评中共对台新政策 (2007.11.30)
毛派的尴尬及其前景 (2007.11.1)
从周舵"我母亲的自杀"一文谈起 (2007.10.11)
从杨建利归来谈争取归国权 (2007.10.10)
从台湾“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谈起 (2007.10)
“中国奇迹”与社会不公 (2007.9.5)
从“差额选举”谈起 (2007.9.17)
人权与挨饿 (2007.9.30)
“时间祇能使邪恶升值”——反驳邓林 (2007.8.2)
贫血的经济学 (2007.8)
为什么很多右派会低头认罪 (2007.7)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写在反右运动50周年 (2007.7)
要民主还是要专制——从谢韬文章谈起 (2007.6.19)
别样的别样人生-观看《自由城里的囚徒》 (2007.6.10)
反右运动与言论自由 (2007.6.10)
如何解读中国的民意 (2007.6)
《物权法》透视 (2007.5.3)
左派们也应该争取自由民主 (2007.4.30)
俞可平访美讲话小议 (2007.4.18)
原罪与清算——从郑现莉文章谈起 (2007.4)
他们知道他们干的是坏事 (2007.3)
六四屠杀与中国奇迹 (2007.3)
三十年后谈"四五" (2007.2.10)
赤裸裸的国家机会主义 (2007.2.5)
风云时代的风云人物 (2007.2)
从俞可平文章谈起 (2007.1.9)
长沙刁民陈洪的博客 (2007.1.1)
如何评价对《大国崛起》的各种评价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