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通过成为别人,从而成为自己。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选择更多年

 

 

 

 

如何评价对《大国崛起》的各种评价

胡平  2007年1月1日

http://blog.boxun.com/hero/2007/huping/1_1.shtml

 

    中央电视台推出12集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引起轰动。论者蜂起,众说纷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文本、编导者自己对编导意图的说明和观众的评论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观众的评论尤其五花八门,这中间除了一般的见仁见智之外,又免不了有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各取所需的成分。这就构成了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如何评价《大国崛起》,一是如何评价对《大国崛起》的各种评价。应该说《大国崛起》拍得还不错,其论说大体摆脱了马列教条和毛主义,文字也不浮夸煽情,多少反映出当今中国学界对近代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对一般观众不无教育和启迪作用。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譬如讲英国而不提洛克,讲法国不提孟德斯鸠,讲苏联不提大饥荒、大清洗和古拉格,等等。不过我以为,《大国崛起》的最大问题是出在题目上。
   
   
诚然,讲述大国的兴衰不失为一种读史的方式,但这也很容易引起误解,以为成为大国就是好的,没成为大国就是差的,大国崛起就是好的,衰落就是不好的。首先,成为大国未必就是好事,大国未必比小国好。东方西方的先哲们所设想的理想国都是小国寡民,那不是没有道理的。其次,例如纳粹德国和共产苏联,它们的崛起都带来了大灾难,类似的崛起是我们要防止的,而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第三,今日英国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国,但是发源于英国的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宪政民主、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却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效仿。这岂是“衰落”二字可以概括?
   
   
《大国崛起》引起轰动,也因为它触动了我们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大国情结。犹记少年时,学历史学地理,常常会涌起一种自豪感。不为别的,单单为自己出生于一个堂堂大国。有时,我忍不住要替中小国家的人民发愁:自己的国家命中注定不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那该是何等的不幸。然而,我后来读到了一位著名的学者、荷兰的物理学家洛仑兹的一句话:“幸好我的祖国太小,不足以作出太大的罪恶。”我深受震撼。我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不过推想起来,此话确也有它几分道理。强国当然并非都是恶国。但问题是,在追求强大的愿望和争取强大的过程中,人们难道不是很容易无视平等、忽略自由?爱国主义倘不是建立于珍重每个人的个人权利之上,它就很容易反过来成为压制个人权利的有力藉口。这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
   
   
在谈起百年来自由民主迟迟未能在中国扎根的历史原因时,李泽厚将之概括为“救亡”压倒“启蒙”。我对这种观点颇有保留,此处不论。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如果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是什么因素有意无意之中构成了对“启蒙”的压制的话,那么这个因素并不是“救亡”,而是“强国”。包括毛时代,毛泽东发明大跃进,发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一时间能得到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热烈响应,那也是因为它激发起我们的大国情结。在今天,中国大陆经济增长而专制依旧,多多少少也可以解释为“强国”压倒“启蒙”。尽管在《大国崛起》电视片的最后一集《大道行思》里,编者在总结成为大国的各种因素时也讲到了制度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甚至也提到了自由民主的因素。但问题是在这里,自由民主仅仅是被当作崛起的手段,崛起才是目的。这就意味着,为了中国的崛起,我们可以要自由要民主,也可以不要自由不要民主。这就为“强国”压倒“启蒙”大开方便之门.《大国崛起》中有两集是讲美国的。我们正好拿美国作例证.美国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一般人也都承认,美国的强大是和它的自由民主分不开的。但这并不是说,美国人是为了追求强大才采用自由民主的。其实,美国人本来追求的就是自由民主,早期的移民离开繁盛的欧洲来到荒芜的新大陆,不是为了追求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幸福。早在美国进行革命与制定宪法之初,美国人就打定主意,创建一种崭新的制度,确保人民的自由,确保人民对政府的控制。人权是美国立国之本,强大不过是其副产物。
   
   
因此,我们最应该关心的不是如何促进中国的崛起,而是如何促进中国人自由。

来源:《北京之春》2007年1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7/60/20061230163046.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也谈“替富人说话” (2007.12.31)
简答“为什么要民主”等十个问题 (2007.12.28)
要害是禁止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评中国政党制度白皮书 (2007.12.14)
照本宣科 逢场作戏——简评中共十七大 (2007.12)
软不下去,硬不起来——评中共对台新政策 (2007.11.30)
毛派的尴尬及其前景 (2007.11.1)
从周舵"我母亲的自杀"一文谈起 (2007.10.11)
从杨建利归来谈争取归国权 (2007.10.10)
从台湾“入联公投”和“返联公投”谈起 (2007.10)
“中国奇迹”与社会不公 (2007.9.5)
从“差额选举”谈起 (2007.9.17)
人权与挨饿 (2007.9.30)
“时间祇能使邪恶升值”——反驳邓林 (2007.8.2)
贫血的经济学 (2007.8)
为什么很多右派会低头认罪 (2007.7)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痛苦”——写在反右运动50周年 (2007.7)
要民主还是要专制——从谢韬文章谈起 (2007.6.19)
别样的别样人生-观看《自由城里的囚徒》 (2007.6.10)
反右运动与言论自由 (2007.6.10)
如何解读中国的民意 (2007.6)
《物权法》透视 (2007.5.3)
左派们也应该争取自由民主 (2007.4.30)
俞可平访美讲话小议 (2007.4.18)
原罪与清算——从郑现莉文章谈起 (2007.4)
他们知道他们干的是坏事 (2007.3)
六四屠杀与中国奇迹 (2007.3)
三十年后谈"四五" (2007.2.10)
赤裸裸的国家机会主义 (2007.2.5)
风云时代的风云人物 (2007.2)
从俞可平文章谈起 (2007.1.9)
长沙刁民陈洪的博客 (2007.1.1)
如何评价对《大国崛起》的各种评价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