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变成犬儒实在是最可悲之事,

        他们还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

        他们还没有长成,就已经衰老;

        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什么都不相信了。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私产入宪与矫正正义

胡平  20032

 

    预期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将修改宪法。一般估计,这次修宪可能会加进保障私有财产的条款。
    不少人反对将私产入宪,因为他们担心此举将导致把非法财产合法化。严格说来,私产入宪和把非法财产合法化并不相干。毕竟,保障私产不是保障非法私产,因此,人们仍然保有依据法律对非法财产进行追究的权利。私产入宪本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在权贵私有化已积重难返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对待已被权力者据为私有的非法财产?在社会正义已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我们将如何矫正正义?
    必须看到,这是目前中国所特有的一个问题,古今中外均无先例,所以直到今天,许多人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理解。
    不错,二十多年来,中国经 济持续高速发展。于是,不少人说这是邓小平路线的胜利,是只经 济改革只市场化不政治改革不民主化的路线的胜利。我承认这种观点并非全无道理,正因为中国是在专制高压下推行经 济改革,因此实行起来全无掣肘,格外顺利,政府想涨价就涨价,想裁员就裁员,国营企业想卖什么价就卖什么价,想送谁就送谁;私有化的“交易成本”果然很低。
    然而,中国的私有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整体缺乏合法性。俄国和东欧各国的私有化改革不管有多少问题,但是,因为是在有公共监督和民主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其基本的公信力与合法性却无可置疑。虽然十几年来这些国家多次政党轮换,但产权配置的结果却得到公认,不曾有、也不会有“秋后算帐”的问题。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的私有化是在没有公共监督和民主参与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这种私有化的结果就不会被世人所承认,由此形成的产权配置就没有合法性。针对当今中国惊人的贫富悬殊,不少人以为可以通过强化税收建立社会保障系统来解决。可是,这种做法的前提是承认富人----首先是利用权力而暴富的那些人----拥有的财产都是合法的,而恰恰是这一点,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
    说来也是,在中国,倘若政改不是过份地落后于经改,贪污腐败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般恶劣,贫富差距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般惊人。倘若中共能在早些时候就开展政治改革,纵然某些权势者一度获取了较多的利益,民众还不难予以包容,把它视为赎买,视为换取政治开放的不算昂贵的代价。可是,腐败一旦太过份,而且这种过份的腐败恰恰又是在残暴高压的保护下才造成的,也就是说,正是那些血腥镇压民众的人同时又攫取了惊人的由民众创造的共同财富,这又如何能让民众包容呢?我承认,当人民还慑于专制统治的淫威,还没有发言权的时候,他们只好忍受,只好满足于从权势者的豪华筵席上捞一点残羹剩菜。可是,一旦他们赢得了民主权利后,情况又会如何呢?
    当然,我们可以设想,中共当局继续采取只经改不政改的路线,继续权贵私有化,只不过在掠夺瓜分之余也给老百姓一口饭吃,并凭借现代化的国家镇压机器,把一切“动乱”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然后经 过几个世代,不法之财由于时间的流逝而换得某种合法性。但是,考虑到现代人平均寿命的显著增长,考虑到信息时代各种重大事件记录的完整精确,要让后人忘掉眼下这段公开抢劫的历史从而放弃追究,那实在是太难了,一百年都恐怕做不到。
    有两种可能性:一、如果在这段期间之内出现重大危机,中共的镇压机器失灵,各种被压制的矛盾就会爆发,整个社会便可能陷入极大的混乱。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才匆匆引入民主机制,恐怕也难收立竿见影之效。二、如果中共专制政权竟然挺过了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缓和了贫富差距,一方面通过时间使黑钱漂白,那只会使它对人权、民主与正义等更加蔑视。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加自信因而更加骄横并且更加强大的专制政权。显然,这两种可能的前景都令人恐惧,而后一种前景尤其令人忧虑。
    
因此,要避免上述两种可能,唯一的办法是现在加紧推动民主进程。不错,在眼下争取民主化,阻力很大,风险不低;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如果我们推迟抗争,只会使阻力更大,风险更高。

 

——《北京之春》2003年2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3/60/2003714205700.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天安门自焚与胡温新政 (2003.12)
“惜乎不中秦皇帝”——重审林彪罪案 (2003.12)
评"新保守主义" (2003.11.5)
先知死于胜利之后 (2003.11.5)
达赖考验中共 (2003.11)
胡锦涛为何缺席 (2003.11)
从禁谈修宪谈起 (2003.10)
我为什么写《论言论自由》 (2003.9.20)
八六年学潮说明了什么 (2003.9.21)
我的一些政见 (2003.9.5)
解读晚年周恩来 (2003.9)
历史性的胜利 (2003.9)
当反革命也不容易 (2003.8)
坚定非暴力抗争信念──纪念“六四”十四周年 (2003.6.4)
萨斯会改变中国吗 (2003.6)
胡锦涛的位子能坐多久 (2003.5)
也谈美伊之战 (2003.5)
评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下) (2003.4)
评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上):为中共专制辩护的一曲绝唱 (2002.11)
宪政 私产与言论自由 (2003.4)
评《英雄》的反历史虚构 (2003.3)
私产入宪与矫正正义 (2003.2)
奇哉合肥学潮 (2003.1.24)
权贵私有化与矫正正义 (2003.1)
如何解读大陆官方出版物 (2003.1.4)
中共第四代与政治改革 (2003.1)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