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主义有四个阶段,在狂热和恐怖之後常常还发生过反抗,
    在反抗受挫之後才会出现普遍的犬儒主义。极权统治靠人们的狂热

  而建立,通过大规模的恐怖而得以巩固,但是,狂热和恐怖都不

    可能持久,最後是靠着人们的消沉与冷漠,极权统治才得以维系。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为遇罗克立一座雕像

胡平  1999年12月

 

      论出生年月,遇罗克是我们的──我这里尤其是指老三届──兄长;看他最
後一幅照片,却好像是我们的子侄:三十年了,我们都在老去,他死时才二十七岁
,太年轻。
      也许是因为岁月冲刷,也许是因为饱经沧桑,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大容易再
动感情。即便是回忆起年轻时代的许多扣人心弦的经历,也因为事过境迁,人物两
非,难得再有当年那份激动。可是,每当我想起《出身论》,想起遇罗克,却总是
忍不住一阵辛酸与悲愤。
      今年一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遇罗克遗作与回忆》。朋友从北京给
我捎来了一本。在书的封底,写着编者徐晓的几段话:
      “但愿,千千万万赞成过《出身论》并深受“血统论”之害而没有被压垮的
中国人,能够读到这本书;
       但愿,千千万万反对过《出身论》并身体力行地坚持过“血统论”而良知没
有泯灭的中国人,能够读到这本书;
       但愿,不曾知道有过《出身论》与“血统论”之争,不曾知道遇罗克其人的
年轻人,能够读到这本书;
       但愿,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能会过头去看──看英雄的血,平民的泪;能
静下心来想──想我们民族和个人付出的与得到的;能拍着胸口问──不只是问历
史,问社会,问他人。更重要的是问自己,问人性。”
      另一位编者徐友渔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在评价《出身论》一文的意义时,
徐友渔正确地指出:遇罗克“和文革中涌现出的其他知名理论家不同,他不是从‘
两个司令部的斗争’、‘两条路线斗争’或‘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出
发,去铺排一个表面异端味十足,实则不过是诠释文革路线的理论体系。他的思考
具有根本性,他的逻辑出发点与文革主流思想毫无关系,他坚信人生而平等,每个
人的权利和地位只能由自己的行为来决定,他坚信基於家庭出身的歧视是不正义的
,就象基於民族、肤色、宗教信仰的歧视是不正义的一样。”
      不错,在《出身论》一文中,遇罗克也在频频引用毛泽东语录和把所谓刘邓
路线作为批判的箭靶,但这未必表明作者的思想局限,而主要是出於斗争策略。诚
如列奥·斯特劳斯所言,要理解一部作品,必须把它放在当时的语境。我们务必要
考虑到作者所要论辩的对手以及打算说服的对象。启蒙者必须善於因人施教。你必
须从群众现有的认识水平出发去循循善诱,而不能一开始就站在完全不同的前提立
场上。今天的我们,或许不难以所谓更纯粹的人权观平等观写出一篇似乎更彻底的
出身论,但倘若把这样的文章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能接受
,能公开地站出来支持拥护,从而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反对力量呢?这就是说,今天
的我们要为当年的中国另写一篇出身论,只怕也不可能比遇罗克写得更高明。遇罗
克不仅富於思想,富於勇气,而且还富於政治智慧。我并不是说,依照今天的眼光
,遇罗克的思想毫无局限,然而,让人无比惊讶和敬佩的是,在当年那样贫脊恶劣
的土地上,竟然还能生长出如此灿烂夺目的思想之花。你只有知道当年的世界有多
矮小,你才能知道遇罗克的形象有多高大。
      遇罗克被杀害了。我相信,是他那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引起了专制者发自内心
的恐慌。是谁下令杀害遇罗克?想来还不只是四人帮之流,否则早就对外讲了。
      诚然,遇罗克一案最後获得平反,中国已经走出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血
统论即出身歧视也基本上宣告终结,但也不尽然。一方面,我们还能看到权力的私
相授受,“老子革命儿接班”;另一方面,当局在迫害异议人士之余,有时也还对
亲属有所株连。中国的人权状况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们仍须奋斗。
      不少人问遇罗克的家人:“政府给没给遇罗克定为烈士?给家里多少抚恤金?
”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回答说:“没有谁授予遇罗克烈士称号;给我父母的,只是
他被关押两年多期间学徒工的工资。”遇罗文说得好:“烈士称号难道需要恩赐吗
?
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怀念他,就是最好的回答。”
      我希望,我们,一切感念遇罗克、崇敬遇罗克的人们,自己募款,自己设计
,为我们的英雄遇罗克建立一座雕像,以作为永恒的纪念。□

 

——《北京之春》 1999年5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1999/60/200391165055.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人权与主权 (1999.12)
略论《中国特色》的腐败 (1999.11)
民主转型期的政党——中国政党政治展望 (1999.11)
世纪末的最大荒诞——写在中共建政五十周年庆典前夕 (1999.10)
仅仅一年 (1999.9)
法轮功 两国论及超限战 (1999.9)
爱国与卖国 (1999.8)
从国际共运看中共 (1999.8)
记忆与压抑——写在“六四”十周年 (1999.7)
使馆被炸事件与中美关系危机 (1999.6)
就使馆被炸事件与胡平商榷 (邓郎, 1999.7)
使馆事件之余波——兼答邓郎 (1999.7)
回到基本原则去 (1999.6)
共产主义与中国 (1999.5)
为遇罗克立一座雕像 (1999.5)
拙劣的回应 (1999.4)
修宪 护宪与制宪──从中共修宪谈起 (1999.4)
民主运动是群众运动 (1999.3)
学会理性地争论 (1999.2)
戊戌百年:改革、革命与重建 (1999.2)
组党活动得失刍议 (1999.1)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