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事回首】著名民主运动理论家胡平不平凡的人生
(一)——文革之初(音頻)
https://www.soundofhope.org/gb/2017/12/15/n1365225.html
【希望之声2017年12
月15日】(人物专访——民主运动
理论家胡平先生。)
收
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胡
平自幼学习成绩优异,数理化成绩尤其出色,他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不过,这一切,在中国曾经的荒唐年代,全部被打破了……
胡平初中毕业照。(图片来源:本人提供)
一
个初秋的下午,我们来到了胡平先生在纽约皇后区的家。客厅很大,布置的简洁优雅、四壁挂着几幅淡雅的
水彩画。在紧连客厅的餐厅里,摆着一个长方形的白色餐桌,餐桌中间一个矮矮的球形花瓶,开放着几支艳丽的花朵。客厅外面是一个小花园,满眼的绿色。偶尔的
有一辆从纽约开往华盛顿的火车通过。轰隆隆的声音过后,则是一片幽静。今年刚刚满70岁的胡平先生坐在沙发上,微微眯起眼睛,回忆着过往的经历,时光回到
了1966年的文革初期。
2、【往事回首】著名民主运动理论家胡平不平凡的人生
(二)——胡平的插队生活(音頻)
【希望之声2017年12
月22日】(人物专访——民主运动
理论家胡平先生。)
收
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时
间到了1968年的年末,也就是12月下旬,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引述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随即,全
国范围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66年、67年、68年初中、高中的毕业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的学生,几乎是一鞭子被赶到农村,总人
数达到1600多万人,几乎是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作为66年的高三毕业生,胡平当然逃脱不了到农村去的命运,开始了他又一种生活的历练。
评论员胡平参加美国之音电视节目(2006年3月9日)(图片来源:rosechina)
“1968
年12月,毛发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号召发了之后,大家各个学校就都动员。大家都说要革命的,毛挥手我前进,毛叫我们怎么做就怎
么做。毛叫我们上山下乡,我们就上山下乡,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3、【往事回首】著名民主运动理论家胡平不平凡的人生
(三)——生活中看到了希望(音頻)
https://www.soundofhope.org/gb/2017/12/29/n1404924.html
【希望之声2017年12
月29日】(人物专访:著名民主运
动理论家胡平。)
收
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胡
平回到城里后,就开始做临时工,什么挖土方、泥瓦工、代课老师什么的他都干过。工作之余,他还是用大量的时间读书和写作,并完成了著名的政论文章《论言论
自由》的第一稿。
胡平任代课老师。(图片来源:本人提供)
胡
平:回城,没有正式工就当临时工,代课啊,小学里、中学里代课,有时没有代课的,就去挖土方什么的,汽水厂做汽水,修缮队修房子。有5年做临时工,做临时
工比较好的日子就是最后两年,76年9月到78年9月。刚好朋友、老师介绍,在四川成都游泳业余体校代课。因为大陆为培养体育尖子,从很小就挑苗子,进行
高强度训练、专业训练。他们集中在一个地方吃和住。使用最后的设备,有教练。就需要文化教员补课,因为补各种各样的课,所以老师不好找,学员从小学3年级
到高中毕业班的。有缺物理的、数学的、英文的。又不可能每个都请老师,有人介绍我去。所以老师介绍说,我就去了。各种课都代。第一那工作比较轻松,就是下
午,晚自习也给他们辅导辅导。另外,这些孩子都是良家子弟,而且又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家教好,所以孩子都是很有礼貌的孩子,对老师也很尊敬。而且他们
那游泳池专业队伙食特别好,吃的比外面好多了。因此有很多那时间看书,另外好处是,那两年代各种各样的课,所以中学各年级的知识全都捡回来了。所以后来考
大学、考研究生那年我没做任何准备,因为太熟悉了,没准备都是考的最好的……
4、【往事回首】著名民主运动理论家胡平不平凡的人生
(四)——为自由民主发声(音頻)
【往
事回首】著名民主运动理论家胡平不平凡的人生(四)——为自由民主发声 (音頻)
收
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1987
年一月,胡平来到美国,在著名的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来到美国的第二年,他当选了海外第一个民运组织“中国民主团结联盟”主席,之后又担任了《中国之春》及
后来更名为《北京之春》的主编及荣誉主编。来到海外30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中国民运反思》、《犬儒病-当代中国精神危机》、《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
化大革命》等多部著作,同时还撰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

胡平。(图片来源:独立中文笔会)
文
革的经历,使酷爱数理化,一直梦想成为科学家的胡平,开始对政治、社会、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砸烂一切、黑白颠倒的年代,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
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分析,在大多数人还对共产党迷信和狂热的时候,胡平对共产党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写的第一篇文章《论言论自由》的第一稿就是在仅
仅28岁的时候完成的。1980年在北大参加地区人大代表竞选演讲时他对什么是言论自由做了清楚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