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技术的进步导致写作艺术的退步。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读陈破空《关于中国的一百个常识》

胡平  200742

http://blog.boxun.com/hero/2007/huping/24_1.shtml

 

由于不敢怀疑而不去怀疑,由于不去怀疑而没有怀疑,到头来连我们自己都以为我们真的是百分之百地信仰了。

在近些年来海外出版的众多的有关当代中国问题的著述中,陈破空这本《关于中国的一百个常识》称得上别具一格。作者按照“历史”、“现实”和“未来”三方面,列出了一百个问题。这一百个问题不但都很重要,而且也是不少人都感到困惑,因而急需解答和澄清的。在每一个问题下,作者写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字简洁通俗,议论深入浅出。作者称之为“常识”,这自然会使人联想到美国革命前夕潘恩的那本风靡一时的小册子《常识》。两者都是为了破除流行的谬见,诉诸普通人的良知与理性。一百节短论,各自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你可以依着顺序从头读到尾,也可以随便打开一页,任意选读其中的这一节或那一节。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大众启蒙读物。

谈到启蒙,什么是启蒙?按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阐述:“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在这段话里,康德强调勇气,因为妨碍启蒙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怯懦,是恐惧。现在一般人在回顾过去我们对共产党的迷信时,常常是把这种迷信简单地归结为思想认识上的天真幼稚。其实就是在过去,妨碍我们识破共产党谎言的主要因素也是恐惧。举一个小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在毛泽东时代,假如你在私下场合向一位你信赖的长者――父母、老师或领导干部――交流思想,你谈到你对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或是对共产党的理论、政策持有某种不同意见,哪怕仅仅是有疑惑,想不通,对方往往不是心平气和地和你讨论,而是十分紧张地警告你“这种思想很危险!”这里所说的危险,不是说你这种思想一旦付诸实施会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什么灾难,而是说你这种思想倘若公诸于世必将给你个人的处境带来极大的损害。在这里,你的思想并非由于错误因而危险,而是因为危险所以错误;对方不是站在是非的角度反驳你,而是站在利害的角度劝阻你。可见一般人之所以拒绝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思考,首先是出于恐惧,出于对受惩罚的恐惧。不错,在当年,我们都信仰过毛泽东,但是我们的信仰往往并不是批判性思考的产物,而是因为我们不曾怀疑;不曾怀疑的原因则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懂得怀疑会招致可怕的后果。也就是说,我们由于不敢怀疑而不去怀疑,由于不去怀疑而没有怀疑,到头来连我们自己都以为我们真的是百分之百地信仰了。

恐惧感当然是来自于迫害,来自于压制。然而,当恐惧感强化到一定程度,当迫害和压制持续到一定程度,人们常常会在自觉的意识层面上忘掉恐惧与压制的存在。人心都有趋利避害的习惯。一旦人们意识到某种思想是被严格禁止的,我们就常常会置之脑后,不再去思考它。既然我们出于恐惧而不再涉入禁区,那么由于我们不再涉入禁区因而也就不再感到恐惧。这一点在“六四”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六四”屠杀给国人造成了强烈的恐惧,出于恐惧,多数人不得不远离政治;而一旦远离政治,他们也就不再感到压迫的存在,眼不见心不烦,因此他们就自以为生活得自在而潇洒。这时候,你要是提醒他们说他们实际上生活在恐惧之中,许多人大概还会不承认呢。

陈破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讲出了朴素的常识,更在于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一旦有更多的人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中共专制的末日就近了。

2007年4月2日 于纽约 (此文于2007年06月26日做了修改)

 

首发《人与人权》http://www.renyurenquan.org/ryrq_article.adp?article_id=647

http://www.bannedbook.org/forum2/topic19-2.html

     
   

Back | Home | Up | Next

不要让我们的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推荐《内蒙文革风雷——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2007.12.8)
张林和他的作品《悲怆的灵魂》 (2007.12.1)
平庸恶的例证——读《红卫兵兴衰录》有感 (2007.11.3)
赤裸裸的邪恶——读《万里大墻-中共劳改营的跨学科研究》 (2007.11)
《梦断未名湖》 (2007.10.1)
说不尽的文化大革命——推荐论文集《文化大革命:历史真相与集体记忆》(2007.10)
余杰《致帝国的悼词》序言 (2007.8.7)
听赵紫阳谈改革——推荐宗凤鸣的《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 (2007.7.30)
赵紫阳的最后思考——推荐宗凤鸣先生的《赵紫阳软禁中的谈话》 (2007.6.1)
在历史的漩涡中——读郭罗基新著《历史的漩涡——1957》 (2007)
推荐《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2007)
读江棋生《看守所杂记》 (2007.6.21)
《阳谋——反右派运动始末》评介 (2007.4.15)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读陈破空《关于中国的一百个常识》(2007.4.2)
最珍贵的文字——推荐《中国狱中作家文选》 (2007)
《遍地枭雄》说明了什么?(2007.3.31)
历史的误会——读周伦佐《“文革”造反派真相》 (2007.3)
读胡发云小说《如焉》 (2007.2.2)
序《卞仲耘之死》 (2007.2.1)
陈彦 《中国之觉醒》 (2007)
从认识媒体到认识中国——评何清涟新着《雾锁中国》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