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相信,实现自由的强大杠杆是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实现自由,

意味着要保护少数。少数既然是少数,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自己保护

自己,他们就必须得到多数的宽容。这就要求多数要有同情心,有恻隐

  之心,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实现自由,就是要唤起人们的这种精神。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永恒的纪念——读杨小凯《牛鬼蛇神录》

胡平  20011227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164_1.shtml

 

杨曦光(即杨小凯)写的《牛鬼蛇神录——文革囚禁中的精灵》一书中的大部份章节,曾经以《狱中回忆》之名在《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杂志上连载。我每篇都细细读过,记忆犹新,但得知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1994),仍然忍不住去邮购了一本。在我看来,杨曦光的《牛鬼蛇神录》是我这一代人所写的有关文革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人写的有关中国古拉格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这本书出版已有四年,英文版也已上市,但似乎未见热烈反响,不过我相信,正如作者自己所言,此书在五十年后“还会被人记起”。传世之作未必畅销。它也许永远只有少量的读者,但这少量的读者永远不会断绝,世世代代,它都能为自己觅得知音。

在中国,坐过共产党监狱的人很多,但描写共产党监狱生活的作品很少,写得好的则少之又少。《牛鬼蛇神录》堪称此类作品中的杰作(顺便一提,刘青写的《狱中回忆》亦是同类作品之又一杰作)。一九六八年,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的杨曦光,因为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向何处去》的文章而被中共当局点名打成“反革命”,整整坐了十年监狱。和一般描写监狱生活的作品不同,杨曦光这本书很少写到自己,他写的几乎全是别人,是形形色色的狱中难友。这中间有地下反对党的领袖,有从事当局不允许的自由经济活动的民间企业家,有强盗,有小偷,有不同背景、不同政见的政治犯,有宗教信徒,有作家,还有国民党时代的官吏。作者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出色的文字工夫,他能用短短的篇幅就把这些人物都写得十分生动。《牛鬼蛇神录》揭示出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而又不被常人熟悉的方面。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具有一种非凡的政治观察力和领悟力,我们可以通过他的眼睛,更深刻地认识文革,认识中国社会,认识共产党革命。

在杨曦光笔下的诸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凤祥。刘凤祥原任湖南日报主编,五七年被打成右派,文革中被打成群众组织的“幕后黑手”,还涉嫌组织地下反对党,因而被捕入狱,后来被当局处以死刑。刘凤祥一度被关进杨曦光所在的号子里,两人一见如故。就在相识后的第二天夜晚,刘凤祥向杨曦光和盘托出了他的全部政见,他从五七年反右运动讲起,一直讲到文革,最后还预测到毛泽东与林彪的冲突。杨曦光说:“那是我永世难忘的一堂现代中国政治历史课。”在时隔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读到刘凤祥的这番讲话,仍不能不为它的深刻洞见所震撼。

杨曦光很少直接写到自己,但是他通过描写别人,通过描写别人给他的感觉印象和观念启示,间接地写到了自己,尤其是写到了自己的思想转化与发展。譬如,他从私人企业家卢瞎子那里懂得了共产党词典中资产阶级概念的虚假性,从李牧师那里看到了宗教引人向善的巨大力量,从刘成宇和建妹子的爱情悲剧中体会到中共治下的城市、农村户口制度的可恶,等等。他向比自己有学识的人学习知识,向不同经历的人们了解社会。其实,这些描写也不经意地向读者展现了作者自己的品格,不只是他的好学深思,还有他的顽强、真诚、正派,富于同情心。

真正历经大磨难的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往往只用平实的的语调,特别是在写到自己的感情波澜时,作者下笔很简洁,很克制,别有一种含蓄的深沉。例如作者得知刘凤祥被处决那一段文字,寥寥数语,每读至此,都让我感到十分沉重。

在书的结尾,杨曦光刑满释放,那已经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了,毛泽东时代正在被一个新的时代所代替。满怀著对未来的向往和不安,杨曦光离开了劳改农场。他不由得想起他的难友,那些死去的冤魂。他对自己说:“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情,我一定不能让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动人心魄的故事消失在黑暗中,我要把我亲眼见到的一段黑暗历史告诉世人,因为我的灵魂永远与这些被囚禁的精灵在一起。”

杨曦光写成了这本书。他为那些逝去的精灵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转自《新世纪》

   

Home | Up | Next

永恒的纪念——读杨小凯《牛鬼蛇神录》 (2001.12.27)
读茉莉《人权之旅》 (2001.12.23)
铁面宰相的无奈──读《朱容基在1999》(舒崇 2001.12.15)
推荐《“六四”真相名家谈》 (2001.12.8)
文革研究的新成就——读徐友渔《形形色色的造反——红卫兵精神素质的形成及演变》 (2001.12.5)
听“假洋鬼子”谈民族主义──读林培瑞《半洋随笔》(2001.12.5)
《反美主义》评介 (2001.11.18)
自由是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评《中国二等公民:当代农民考察报告》 (2001.11.17)
评《中共风雨八十年》 (2001.8)
《钦本立的擦边球》评介 (2001.7)
推荐《毛泽东执政春秋》 (2001.6)
《中国劳教制度内幕》评介 (2001.5)
《来自东方的雷鸣》——崛起的亚洲之画像 (2001.4)
灵魂的探索 (2001.2)
《中国民主化》评介 (2001.2)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