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极权统治存在时,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可能垮台?

当 极权统治垮台后,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还能存在?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没有敌人、非暴力抗争与言论自由——纪念刘晓波逝世八周年




胡平


(2025年7月13日)




今天是刘晓波逝世8周年。如果刘晓波还活着,今年该70岁了。

纪念刘晓波,我想谈三个问题。

1、关于“我没有敌人”

刘晓波说“我没有敌人”。这句话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说这句话是向专制者下跪、献媚,是懦弱是软骨头。这种批评是错误的。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在2009年12月被审判时的《最后的陈述》里,刘晓波才讲出“我没有敌人”,早在20年前的1989年《六二绝食宣言》里,刘晓波就讲出“我没有敌人”了。

“我没有敌人”并非只是出自刘晓波一个人之口,还有不少中国的异议人士也说过同样的话。例如:

秦永敏,资深民运人士,人称“坐牢王”,是文革结束近五十年来已知坐牢时间最长的异议作家和政治犯。秦永敏说:“民主人权事业没有敌人,从七十年代从事民主人权活动以来,我们就坚持这种看法。”

著名的异议人士兼维权活动家郭飞雄也讲过“无敌人”。他说:“我们的手段是:“非暴力、无敌人、不流血”地扩张公民权利运动。”

八九民运参与者、自由作家刘水在2006年发表了一篇纪念六四17周年的文章,题目就是“我没有敌人”。

2017年刘宾雁良知奖得主谭作人宣称:“没有敌人和仇恨。”

1999年5月,浙江民主党人吴义龙杭州市收容遣送站里起草《中国民主党行动四原则》时,写下“我们的口号是:我们没有敌人”。2009年3月,在北京的 中国民主党人查建国起草了一篇《非暴力讲真话呼吁书》,签署者有胡石根、刘贤斌等23名从监狱里走出来的政治犯思想犯,他们的刑期加起来超过160年。呼 吁书提出“我 们没有敌人,我们没有仇恨”。

有这么多在国内第一线直面暴政,坚持抗争,甘付代价、百折不挠的异议人士都说过“没有敌人”,怎么能说这句话是懦弱是下跪,是献媚是懦弱是软骨头呢?

2、关于非暴力抗争

刘晓波坚持非暴力抗争,最后被肝癌死于中共狱中。有人说,刘晓波的遭遇证明,在中国,非暴力抗争此路不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993年3月,刘晓波应邀访问美国,期间接受《中国之春》记者亚衣采访,其中谈到非暴力抗争的问题。刘晓波说,大多数中国人之所以坚持和平、理性、非暴 力,既是出于民主的理念,避免以暴易暴,同时也是出于策略的考虑,出于现实可行性的考虑。这和波兰团结工会顾问米奇尼克、和达赖喇嘛不谋而合。

流亡藏人中有主张暴力的。达赖喇嘛说,我就问他们,你们要怎么搞法?哪里搞到枪,少了不行,要很多, 谁会卖给我们?从哪里运进去?对方无言以对。在这里,达赖喇嘛问得很具体。既然对方想搞暴力,你就不能只用非暴力的那套大道理去说服别人,因为别人不认那 套大道理。问题在于,如果你主张暴力抗争,但是对怎样操作,具体怎么个搞,却没有靠谱的办法,缺少实行的手段,那就沦为空洞的口号了。一位名叫倪明的湖南 农民维权领袖说:”“目前农民没有走向暴力反抗,并不是他们 没有这样做的思想基础和情绪准备,而是因为大刀长矛的时代已经过去。”“揭竿不可以为旗,斩木不可以为兵”。在海外,早就有人主张暴力革命。可是,三十六 年过去了,未闻打响一枪一炮,未见伤及对手一兵一卒。我想,这倒未必是他们满足于光说不练,问题是他们没找出办法付诸实践,因而在事实上成了光说不练,成 了空谈。

正是在今日中国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民间人士必须选择、必须坚持非暴力抗争。

3、刘晓波的政治遗言:把争取言论自由当作战胜极权统治的第一步。

在《我的最后陈述》里,刘晓波写道:“表达自由,人权之基,人性之本,真理之母。封杀言论自由,践踏人权,窒息人性,压抑真理。为践行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当尽到一个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我的所作所为无罪,即便为此被指控,也无怨言。”

刘晓波说:“无论于官于民,推动大陆的新闻开放和言论自由,实乃推动中国社会稳定转型的首要目标,党禁可以缓开,但开放言禁却刻不容缓”。刘晓波说:“言禁一开,自由中国必定降临。”据此,刘晓波提出,民间维权应以争取言论自由为突破口。

推动中国民主转型,我们不但必须确定我们要说什么、做什么,而且还要确定先说什么、先做什么。把争取言论自由置于首位,这是刘晓波给我们留下的重要的政治遗产。




     
   

Home | Up | Next

对 郭文贵妻女来美一事的一种解释 (2017.6.26)
向姚文田先生致敬 (2017.6.19)
一带一路,亚投行影响为何日盛?盘古员工庭审说明了什么?(2017.6.9)
中国会沦入《1984》吗?-评中共当局互联网管理新规定  (2017.6.5)
纪念“六四”的四层意义 (2017.6.4)
《软埋》挖出埋不住的土改悲剧 (2017.5.29)
王岐山要打击郭文贵的保护伞了吗 (2017.5.25)
中国社科院40年,姓党姓马好幸福? (2017.5.22)
我为有这样的老乡而骄傲 (2017.5.18)
反腐,北京会学香港吗 (2017.5.12)
金融反腐出重手,揭开中国金融黑幕一角?(2017.5.8)
为中国民主转型竭诚尽力 (2017.5.5)
写在十月革命100周年 (2017.5.4)
谁是郭文贵国内保护伞?(2017.5.1)
谈谈文革中的“奉旨造反” (2017.4.28)
反习王派的最后机会 (2017.4.27)
镇反运动小议 (2017.4.14)
近期国际外交格局的急剧演变 (2017.4.14)
毛泽东曾后悔改国号吗?(2017.4.4)
两岸关系新动向 (2017.4.3)
西藏问题答客问 (2017.3.31)
香港特首选举之我见 (2017.3.17)
是窃听还是监听?——我看奥巴马窃听疑云 (2017.3.11)
听川普总统国会演说有感(二)(2017.3.6)
川普的旅行禁令的更新版何时发布 (2017.3.3)
听川普总统国会演说有感(一)(2017.3.1)
反右既非阴谋也非阳谋——写在反右运动60周年 (2017.2.16)
清查“五一六”之谜 (2017.2.13)
美墨边境围墙与柏林墙 (2017.2.7)
悼念李三元 (2017.2.6)
听川普总统就职演说有感 (2017.1.20)
打贸易战须打人权牌 (2017.1.20)
美中贸易战,箭在弦上 (2017.1.5)
2017,两岸关系何处去?(2017.1.4)
川普要联俄抗中吗?(2017.1.3)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 集 | 時事۰縱橫 | 广 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6/28/17 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