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席畏谈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的低迷气氛中,

        一批自由知识分子不甘屈服,挺身而出,勇敢地扛起自由

主义大旗,书写下九十年代最光辉的篇章。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读书۰评论】选择更多年

 

 

中国的脊梁──推荐《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份子评传》

胡平(舒崇)  2002330

http://blog.boxun.com/hero/huping/177_1.shtml

 

感谢傅国涌、樊百华等合作写成了这本《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份子评传》(香港开放杂志出版社,200112)。这本评传勾画出当代中国自由知识份子的群体形象,概括了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脉络,它本身就是对自由中国的一项贡献。

“六四”之后,中国知识界发生大分化。在“避席畏谈文字狱,著书都爲稻粱谋”的低迷气氛中,一批自由知识份子不甘屈服,挺身而出,勇敢地扛起自由主义大旗,书写下九十年代最光辉的篇章。固然,在表面上衆声喧哗的当今中国,他们的声音并不是最响亮的,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的声音,外人、后人将怎样看待中国的知识界,怎样看待今天的中国。正象书名揭示的那样,他们是知识界的脊梁,是中国的脊梁。

《脊梁》一书收有三十篇文章,介绍了现今活跃于大陆知识界的老中青三代自由知识份子共四十余人,其中有胡绩伟、吴祖光、许良英、李慎之、林牧、何家栋、吴敬琏、茅于轼、鲍彤、钱理群、徐友渔、萧雪慧、林贤治、秦晖、何清涟、朱学勤、谢泳、崔卫平、江棋生、刘军甯、胡石根、余世存、余杰、江绪林、摩罗、李永刚等。虽然免不了有遗珠之憾,但毕竟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如果你想概略地了解今日中国知识界和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脊梁》是一本很好的向导。

《脊梁》的写法很别致,几位作者采取笔谈的形式,各抒己见,你一段,我一段,讲这些知识份子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还讲到彼此交往的感性印象,有敍述有评论,角度富于变化,文字活泼流畅,从中不但能对被评介的人物获得多方面的了解,也能呈现出作者不同的个性。事实上,《脊梁》一书的几位作者(除开傅国涌、樊百华外,还有王天成、汤致平、狄沙、杨海、刘军和刘鹤守)本身就属于评传所描写的自由知识份子群体。因此,由他们来写这样一本书就带有如数家珍的亲切和实在。

著名思想史家余英时教授爲《脊梁》一书写序。他强调,自由这一名词虽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但自由作爲人的精神要求在中国同样源远流长。余英时尖锐地批判了中国的老左派和新左派,指出两者殊途同归,都是服务于共产党一党专政。林牧则在自己写的序里讲到了老中青三代自由知识份子的特点,指出,老一代自由知识份子具有坚毅的人格力量,不过在思想转机的同时还有必要进一步知识更新;中青年一代自由知识份子正处于思想、学术和能力的鼎盛时期,其中,偏重理论的需要加强实践,偏重行动的需要加强学术功底。

《脊梁》一书评介的四十几位大陆自由知识份子,如作者所说,“限于生活在中国大陆,在知识界活跃著,并对重大问题发言的自由知识份子”。那些在八十年代非常活跃而在六四之后相对沈寂的自由知识份子,那些流亡海外的自由知识份子没有包括在内。从著述的角度看,这种限定自然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不过,倘若作者能进一步对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的承继关系以及国内与海外的互动关系也加以适当的论述,那就更好了。

——《北京之春》2002年4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2/245/2003719163830.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读郑义《中国之毁灭》有感 (2002.12)
中共第四代与中国民主化——读《第四代》与《中国的新统治者》(2002.12.13)
功德无量的黑色文库 (2002.12)
最后的警告──热烈推荐卞悟文章 (2002.11.25)
推荐新书《文革大屠杀》(2002.11)
绝对权力的赤裸告白——评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2002.9.4)
中国即将崩溃吗——《中国即将崩溃》评介 (2002.8)
摘取死囚器官与中国文化──读《共产党的慈善事业》一书有感 (2002.7.19)
可以推论的人──写在《许良英文集》出版之际 (2002.4.5)
中国的脊梁──推荐《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份子评传》(2002.3.30)
《我以我血荐轩辕》评介 (2002.3.9)
赞《九一一人性辉煌》(2002.3)
读韦君宜《思痛录》(2002.2.4)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