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压迫不算耻辱,

               接受压迫才算耻辱。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Up | Next

刘晓波专栏
時政۰观察
讲演۰访谈
读书۰评论

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

日期:10/8/2010 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 作者:胡平

http://biweekly.hrichina.org/article/670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刘晓波是最热门的人选。

其实,晓波自己真没追求过这个奖。从2002年起,晓波就写文章为天安门母亲获诺奖大声疾呼。就在被捕的几天前(晓波是2008128日被捕的),他和我在SKYPE上通话,还特地叮嘱我转告中国人权,继续为天安门母亲争取诺奖。

另外,晓波著作等身,但翻译成西文的很少。晓波认识不少西方汉学家和记者,和很多流亡异议人士是好朋友,但他好像没花过什么功夫托人把他的著述翻译成西文。直到他去年圣诞节被判重刑之后,才由中国人权把判决书提到的6篇文章和他的自辩词与最后的陈述一道翻成英文,刊登在今年第一期《中国人权论坛》(中英文双语季刊)上,算是第一次把他的思想观点向西方读者作集中的介绍。

今年夏天,我和几个笔会的朋友商议,觉得有必要编选一部刘晓波文集,把它翻成西文,让国际社会对他的思想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了解。我负责编选他的政论、文论和时评,刘霞负责编选他的诗歌。

我对晓波的著述非常熟悉,按说选起来应该不费力气;然而一旦着手编选,才发现这项工作很不好做。第一,晓波的著述太多,11本 书,近千篇或长或短的文章,要从这么多著述中选出二、三十万字的一部文集,如何取舍就是个大问题。第二,晓波写文章,总是面对中国读者,尤其是大陆的读者。由于文化差异,更由于语境的差异,外国人读他的文章是不是能读明白,能准确领会,挑选哪些文章更合适,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再有,对晓波这样的人物,一般读者不但对他的思想观点感兴趣,而且也会对他的生活经历感兴趣。然而晓波虽写过几百万文字,却没写过自传,也缺少别人给他写的传记。这不能不是个缺憾(顺便一提,不少人有种印象,以为晓波热衷于在国际社会打个人知名度,这并非事实)。

在颇费了一番心思后,刘晓波文集的编选工作终于完成。笔会也联系好了英文德文的翻译以及出版,但书的上市,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了。

晓波无疑是当今中国异议运动的一面旗帜。晓波是中国异议运动的主要发言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以及发生的重大事件,晓波总是迅速地作出反应,发出自己的声音。由于被严密监控,晓波很难身临那些发生事件的现场,但他始终注视着这些事件并及时地发表评论。哪怕你不读完他的文章,只消你看一看那上千篇文章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很少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或事件被他遗漏。

晓波也是中国异议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多年以来,中国的异议群体发表了大量的公开信、抗议信、呼吁书以及纲领和宣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晓波起草、发起或组织的。这不但是因为他思想敏锐,笔头快,而且也因为他声望高,人脉广泛。晓波交游广阔,国内的海外的,华人洋人,体制内体制外,老年中年青年,学术界文化界法律界新闻界,民运人士维权人士独立作家,很多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愿意和他合作。虽然说对晓波不满者也不乏其人,但平心而论,在异议阵营中的头面人物里,又有几个——如果有的话——比晓波拥有更多的人脉呢?

我和晓波有二十多年的交情。早先在国内时(我是87年月离开中国到美国的),晓波作为文学界的黑马,已经暂露头角,不过那时我们没见过面。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是在纽约。那是在893月, 晓波结束了在夏威夷大学的讲学,转到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记得是贝岭把他领到我家来的。我们一道参加了一些会议。晓波一度还有意加盟《中国之春》杂志。八九民运爆发,晓波毅然回国。临走那天,时任《时报周刊》总编辑的杜念中先生(现在是台湾《苹果日报》总编辑)开车到我家接他,送来两套非暴力政治学专家基恩夏普的著作。95年初春,晓波第二次访美,又来到我家。期间,我和陈军还一道陪他去波士顿。96年刘霞也来过一次美国,也到过我家。

互联网的发明,使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自从我和晓波都上网之后,彼此的联系一直很频繁。除了互发电子邮件,我们更乐意用SKYPE聊 天。晓波是夜猫子,他常常是在北京时间的深夜给我来电话,这恰好消除了两地时差的问题。有时我们还和军涛等其他朋友连线,那感觉真好象就近在身边。本来,刘霞根本不上网,听说她连手机都不用。晓波被捕后,刘霞不得不承担起和外界联系的事而开始上网。晓波这是第三次被关,刑期那么长,晓波又不再年轻。这不能不让我十分挂念。

诺贝尔和平奖也许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威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奖项。但这个奖毕竟是挪威人颁发的,而他们对中国的事情很难有透彻的了解。刘晓波实际上早就在中国扮演起了异议群体的领袖角色,但直到今年才第一次被提名。据说在过去十几年中,有好几位中国人进入了评委会的短名单,但都未能获奖。还有一些优秀的人物从未被提名。哲人曰:我们未必能得其所值,但我们应力求值其所得。如果晓波今次获奖,我相信那是值其所得。

   

刘晓波的政治遗言 (2017.7.17)
丧钟为谁而鸣 (2017.7.14)
解析刘晓波向德美医生明确表达出国意愿 (2017.7.7)
刘晓波:其人其事其思——他的历史定位 (2017.7.7)
但愿出现奇迹...... (2017.7.3)
刘晓波: 《我没有敌人我的最后陈述》 (2009.12.23)
从刘晓波“我没有敌人”这句话谈起 (2010.2.21)
2010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图片 (挪威奥斯陆, 2010.12)
胡平为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讲话 (视频, 2010.10)
Hu Ping Speech at Nobel (English, Oslo, Norway, 2010.12.9)
Why We Gave Liu Xiaobo a Nobel (Thorbjorn Jagland, New York Times, 2010.10.22)
今天是刘晓波日——2010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侧记 (2010.12.21)
《刘晓波文集》导读 (2010.12.11)
围绕颁奖礼的交锋 (2010.12.2)
刘晓波为何坚守国内? (2010.11.18)
我和晓波的交往(上) (2010.11.1)
让刘霞出国领奖 (2010.10.25)
刘晓波获奖与中国模式 (2010.10.22)
这些年刘晓波个性有了重要转变 (2010.10.14)
化荣誉为责任 (2010.10.11)
刘晓波与诺贝尔和平奖 (2010.10.8)
愿晓波获诺奖 (2010.10.6)
解读《我们不放弃》 (2010.2.1)
读刘晓波新着《单刃毒剑——中国民族主义批判》 (2007.2.18)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推荐刘晓波新著《未来的自由中国在民间》(2006.2.14)
推荐《刘晓波文集:向良心说谎的民族》 (2002.1)
刘晓波给胡平信 (2000.5.12)
刘晓波给胡平信 (1993.4.21)

Back | Home | Up | Next

刘晓波专栏 | 時政۰观察 | 讲演۰访谈 | 读书۰评论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