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极权统治存在时,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可能垮台?

当 极权统治垮台后,一般人困惑的是,这样的一种统治,怎么还能存在?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胡平:对特朗普遇刺事件的几点联想




2024年7月24日


7 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在宾州的一场竞选的群众集会上遭遇暗杀,幸免于难,引爆热议。我找出2011年12月18日发的一段推 文:“肯尼迪讲过,暗杀是民主的代价。因为在自由民主的社会里,任何人,哪怕是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也不能用公开的方式去封住异议者的嘴巴。专制统治者则不 然,专制者封口的手段太多了。民国时期的暗杀比49年后多,现在俄国的暗杀比中国多。这不说明民国比现在更黑暗,不说明俄国比中国更黑暗,而是相反。”

我记不清是在哪里读到肯尼迪这句话的了,这次查了半天也没查到。但我可以确定是有这么一句话,是不是出自肯尼迪我不敢确定。当年就是看了那么一眼,过目不 忘。好在不是写学术论文,不注明出处也无妨。这话是不是肯尼迪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本身。它揭示出一个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方面:有暗杀当然不好,可是 没有暗杀却很可能更坏。

对暗杀不可一概而论。荆轲刺秦王,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无疑是符合道义的,但实际情况是,正当的暗杀是很难发生的,发生较多的暗杀常常没有道义正当性。实际情况是,暗杀发生的多寡,并不取决于暗杀的对错,而是取决于实行暗杀的难易。

专制国家就很少暗杀,越专制就越少暗杀。一方面,专制者可以用多种手段扼杀挑战者。专制者可以明杀,因而不必暗杀。明杀无疑比暗杀坏得多。另一方面,专制 者又可以使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以避免自己遭人暗算。专制者行踪诡秘,防卫极严。如李承鹏所说:“但凡首长视察,我们这儿沿途住户的煤气罐都得控制妥当, 近距离接触的人得被层层政审,他们恨不得连路边的树也审查一遍内心想法。 别说带枪了,长成孙红雷那样都不让经过”。民主国家则不然。在民主国家,政治领袖不可能受到那么严格的保护,尤其在竞选期间,你的行程是事先就公布的,你 必须和真实的民众、而不是群众演员有直接接触和互动,虽然有保镖但不可能太严。很多竞选的群众集会是在露天进行的,安全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更是困难。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多起总统或前总统或总统候选人遭遇暗杀的事件,其中有四位总统遇刺身亡。他们是:亚伯拉罕·林肯(1865年4月14 日)、詹姆斯·加菲尔德(1881年7月2日)、 威廉·麦金利(1901年9月6日)和约翰·F·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另外还有九位遭遇暗杀而幸免于难。其中一位是西奥多·罗斯福,即老罗 斯福。和这次特朗普的情况很相像,老罗斯福也是前总统,也是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在竞选活动中遭受暗杀,受了轻伤。老罗斯福很勇敢,硬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 把竞选讲演讲完。

美国发生过这么多起总统或总统候选人遇刺事件。我以为这和美国实行总统制有一定关联。实行内阁制或曰议会制的民主国家就较少发生此类事件。我在《中国宜采 用内阁制》(1993年2月)一文里曾提到这一点。在总统制下,(1)总统选举具有零和游戏的性质,(2)总统一身兼任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拥有很大的权 力,(3)总统一经选出就很难替换。这意味着,总统不但目标大,而且杀死某个总统或某个总统候选人,有可能使整个政局发生改变。内阁制(或曰议会制)则不 然,总理没有总统的目标大,另外,杀死某个总理或某个有可能成为总理的反对党领袖,通常对整个政局不可能产生重大的改变。这就是说,总统制下,政治领导人 被暗杀的诱因,要比内阁制更大,因此发生的概率也就更大。我主张未来民主中国不采用总统制而采用内阁制,这也是理由之一。

在美国,总统或总统候选人遭遇暗杀的事件多,也和美国的枪支泛滥有关。

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里根受伤很轻,但同行的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布拉迪受伤很重,终身瘫痪。此后,布拉迪致力于推动更加严格的枪支管制,通过了一项 要求对枪支购买者进行背景调查——包括有无前科或精神障碍——的法案(里根遇刺案的刺客欣克利被法院认定为精神错乱)。这次特朗普遇刺,刺客使用的是AR -15半自动步枪。这种步枪功能强大,超出自卫的必要,在市面上很流行,民间至少有好几百万支。在特朗普遇刺案发生后,拜登提议禁止AR-15半自动步 枪。早在今年4月,贺锦丽就提出要禁止进攻性武器。但由于特朗普和共和党都很反对严格控枪,因此这些提议能否通过,那还很难说。

迄今为止,在美国发生的针对总统或总统候选人的暗杀事件,刺客基本上都是“独狼”或很小的团体,有的还有精神障碍,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一般人在市面上就 可以买到的武器。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对购买枪支者进行背景调查,如果对进攻性武器的购买实行限制,那就会减少这种暗杀事件。

这次特朗普遇刺,特勤局反应迟缓,令人疑窦丛生。眼下,国会与国土安全部已经下令调查。我们仍需密切观察。


链 接:https://yibaochina.com/?p=253669


     
   

Home | Up | Next

对 郭文贵妻女来美一事的一种解释 (2017.6.26)
向姚文田先生致敬 (2017.6.19)
一带一路,亚投行影响为何日盛?盘古员工庭审说明了什么?(2017.6.9)
中国会沦入《1984》吗?-评中共当局互联网管理新规定  (2017.6.5)
纪念“六四”的四层意义 (2017.6.4)
《软埋》挖出埋不住的土改悲剧 (2017.5.29)
王岐山要打击郭文贵的保护伞了吗 (2017.5.25)
中国社科院40年,姓党姓马好幸福? (2017.5.22)
我为有这样的老乡而骄傲 (2017.5.18)
反腐,北京会学香港吗 (2017.5.12)
金融反腐出重手,揭开中国金融黑幕一角?(2017.5.8)
为中国民主转型竭诚尽力 (2017.5.5)
写在十月革命100周年 (2017.5.4)
谁是郭文贵国内保护伞?(2017.5.1)
谈谈文革中的“奉旨造反” (2017.4.28)
反习王派的最后机会 (2017.4.27)
镇反运动小议 (2017.4.14)
近期国际外交格局的急剧演变 (2017.4.14)
毛泽东曾后悔改国号吗?(2017.4.4)
两岸关系新动向 (2017.4.3)
西藏问题答客问 (2017.3.31)
香港特首选举之我见 (2017.3.17)
是窃听还是监听?——我看奥巴马窃听疑云 (2017.3.11)
听川普总统国会演说有感(二)(2017.3.6)
川普的旅行禁令的更新版何时发布 (2017.3.3)
听川普总统国会演说有感(一)(2017.3.1)
反右既非阴谋也非阳谋——写在反右运动60周年 (2017.2.16)
清查“五一六”之谜 (2017.2.13)
美墨边境围墙与柏林墙 (2017.2.7)
悼念李三元 (2017.2.6)
听川普总统就职演说有感 (2017.1.20)
打贸易战须打人权牌 (2017.1.20)
美中贸易战,箭在弦上 (2017.1.5)
2017,两岸关系何处去?(2017.1.4)
川普要联俄抗中吗?(2017.1.3)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 集 | 時事۰縱橫 | 广 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6/28/17 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