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難表達的就是當年那種社會氛圍。

         “丹青難寫是精神”,我覺得文字其實最難表現那個大的氛圍。

         具體地寫到某個人,他當時說的話、做的事,都不難很寫實地寫下來,

         但是你要讓讀者感受到當時整個社會的氛圍,這就非常非常難了。

 

Home 专著۰文集 時事۰縱橫 广角۰视频 影像۰生活 搜索۰回馈

   

Back | Home | Up | Next

   

【時政۰观察】选择更多年

 

 

 

 

理解了时代才能理解刘宾雁

胡平  2016年4月30日

 

    鄭義提到設一個劉賓雁獎,這是一個挺好的設想。現在各種名目的文學獎不少,我建議劉賓雁這個獎是不是專門對記者,或者專門對報告文學或紀實文學,有針對性。

 

    《劉賓雁時代》這本書,今天剛得到,還沒有來得及看,我想這個書名取得很好:“劉賓雁時代”。想要理解劉賓雁,就需要理解這個時代,除非我們對劉賓雁有很深刻的瞭解,才能對他所身處的時代有深入的瞭解。反過來,如果我們對那個時代不瞭解,我們也沒法理解劉賓雁的價值和意義。

 

    劉賓雁是個作家、是個記者,但是我們大家知道,他雖然80高齡去世,應該說壽命也不算短,但是他能夠公開寫作的時間非常短,而他留下來的文字作品數量上並不太多。1957年引起比較大影響的《在橋梁工地上》、《本報內部消息》,到80年代影響大的就是《人妖之間》、《第二種忠誠》,要把他的作品整理出文選、文集,你會發現部頭並不是特別大。而且我也懷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未必能看出他這些作品的分量。

 

    現在,我們在網上,甚至在官方的紙媒上,都能看到不少似乎更尖銳的針砭現實的文字和報道,是吧?今人恐怕就很難理解,為什麼賓雁這些東西當年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另外就是賓雁思想上的局限性問題,當年為什麼有那麼多劉賓雁一類的人會選擇共產黨?賓雁整個思想的變化是跟那個時代的變遷密切相關的。寫劉賓雁,要寫出他那個大時代,要把他放進那個大時代去寫。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我還沒看書,我只是擔心這一點作者未必寫得特別深入。而如果我們不從這方面下功夫的話,確實就會妨礙後人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別說後人了,就連經歷過當時的過來人,時過境遷,不要說50年代的整個政治氛圍很難想象,就連80年代的那個社會氛圍,我們也很難想象了。除非重現當時整個氛圍,我們才能深刻地理解劉賓雁。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反右”沒經歷過,至少“文革”是經歷過的。現在別人問起我們在“文革”中的所作所為,我們都說當時我們很狂熱,但怎麼個狂熱法呢?那麼大的人不可能很狂熱啊,狂熱一天兩天可能,那麼多年,怎麼老狂熱啊?說不過去啊!一定有更深的東西在裡頭,這些東西需要很多解釋。

 

    我覺得最難表達的就是當年那種社會氛圍。“丹青難寫是精神”,我覺得文字其實最難表現那個大的氛圍。具體地寫到某個人,他當時說的話、做的事,都不難很寫實地寫下來,但是你要讓讀者感受到當時整個社會的氛圍,這就非常非常難了。幾十年來中國變來變去,變化很大,而且很特殊,都是以前沒有先例的,以後也幾乎是不可能重複的。

 

    記得20多年前,1990年,我去德國,見到漢學家馬漢茂。那時候,老鬼的《血色黃昏》那本書正走紅,紅衛兵一代都很稱讚,覺得這本書最原汁原味。可是馬漢茂就表示他看不懂,不明白當年老鬼為什麼要作出那麼多瘋瘋癲癲的極端行動。這就是因為老鬼沒有把當時的大背景和社會氛圍交待清楚。我們是當事人,他不寫我們也記得,所以我們看得懂。換成別人只覺得莫名其妙,就看不懂了。

 

    我接觸過一些比較年輕的人,向他們推薦賓雁的一些作品。他們看不出多大味道,和我們當時看劉賓雁作品時的感覺很不一樣。賓雁的作品,你說它“接地氣”,這是很大一個長處,但也有一種限制:一旦時過境遷,他的作品和他寫作時的“地氣”離得遠了,讀者就讀不出它的勁道了。

 

    賓雁在海外這麼多年,寫出的有分量的作品並不太多,因為他就是那一類作家:他需要生活在中國,他需要接地氣,親自感受到那種社會氛圍,他才能夠進入興奮的創作狀態,夜不能寐、奮筆疾書的勁兒才能出來。而出國之後,他雖然不斷想瞭解中國的事,見人就打聽,不管誰誰誰,只要來自中國他馬上要問情況,他很想瞭解那個東西。賓雁有很好的經驗儲備和知識儲備,也有時間有餘暇,不至於像很多流亡者那樣不得不為了謀生而奔波。但是,他並沒有寫出特別有分量的東西。我想,那不是因為他在理性上缺少有關的信息,而是因為在感性上他進入不了那種狀態。

 

    現在國內有的作家,有意離開大都市,甚至還有意識地避開和文化圈裡的人來往,待在一個小地方潛心寫作。這看上去和流亡作家的境況類似,其實不然。因為前者還是在那種氛圍裡、那個場裡,後者卻很可能是在那種氛圍、那個場之外。至少對劉賓雁這一類流亡作家來說是這樣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許有助於我們瞭解賓雁的人和文。

 

    王朔的一個深刻觀察

 

    剛才鄭義也談到“中國的良心”這個問題。1997年,王朔到美國訪問,和大家聊天,他就說了一句——說的還挺對:王朔那個時候很紅,王朔說他們這些走紅的作家和80年代走紅的作家不一樣,80年代走紅的作家,例如劉賓雁,是道義形象,大眾把他們看作道義英雄,很尊崇;後來走紅的作家,像王朔說的他自己,就缺少這種道義光環,並不被大眾當成道義英雄,他們可能更被大眾喜歡,但沒有那麼尊崇。這個觀察很深刻。

 

    這一點在賓雁身上體現得特別鮮明。為什麼在那個時候,象賓雁這樣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會起到那麼一種作用,會輻射出道義光芒?光看文本不一定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對賓雁的整個研究都還有很大的餘地。

 

    賓雁的思想確實很多和我們在座的想法不一樣,他正代表了那些早年被共產主義所吸引的熱血青年,又喜好文學——這兩條常常是連在一塊兒的。雖然馬克思寫了大部頭的《資本論》,但是沒幾個人是看了《資本論》去參加共產革命的,看左翼文學作品的人多得多。後來他們又由於原來固有的那種人文情懷、那種人道主義精神和共產革命發生摩擦,和共產制度發生矛盾。其實也不只是賓雁這樣的中國知識分子,東歐也有很多知識分子是這個樣子的:他們反抗這個制度,反抗這個體系,但是對有些東西還是有些戀戀不捨,總希望從裡面挖掘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出來。特別是後來,在蘇聯東歐事件發生之後,覺得整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煙消雲散,和那套理想連在一塊兒的整個烏托邦憧憬也沒有了,到頭來人們發現,人類好像沒有了未來——未來只不過是今天的重複。未來世界會是怎樣的呢?無非是車開得更快,房子住得更大,電腦的速度更快、功能更多……人們已經想象不出另外一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安排了。早先,人們描繪未來世界時,常常描繪得很美好、很理想;可是現在人們描繪未來社會,不論是電影還是小說,全說的是大災難,要麼是外星人入侵,要麼是恐怖分子劫持了全世界,要麼是地球爆炸,總之都不是什麼好事。共產主義死了,連帶著烏托邦也死了。人們已經想象不出一種在本質上和今天不一樣的社會,想象不出一種在制度上更美好更完美的社會。

 

    這就讓劉賓雁這樣的知識分子若有所失,很失望。我們在座的就沒有賓雁那種沈重的失望,沒有那種烏托邦情結。我們當然知道西方也有很多弊病,自由民主遠遠不是十全十美。不過我們認為這些都不那麼重要。畢竟,自由民主是好東西,在中國實現這些東西還很重要,很有意義。我們更關心的是消除現有的、顯而易見的、更重大的罪惡;至於是不是有一種更美好更完美的社會,這個問題對我們不那麼重要。我們這種想法更實在,對吧?消除罪惡本來確實就比實現完美實在得多,消滅地獄要比建立天堂實在得多,對於人類社會也重要得多。更何況我們還大可懷疑,人間天堂是不是可能?是不是就真的更美好?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和賓雁的思想有差別。這一點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未完待續。選自明鏡出版社《紅色帝國》)中國研究院第六次研討會:在精神廢墟上呼喚中國良心(4

 

《北京之春》 2016年4月号 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40/430201645659.htm

     
   

Back | Home | Up | Next

2017年:巨变的一年 (2016.12.23)
球在中国一边 (2016.12.12)
梁振英为何弃选?(2016.12.9)
川普会和台湾建交吗 (2016.12.9)
川菜(川普与蔡英文通话)果然麻辣烫 (2016.12.5)
对党史挖内幕不重要,重要的是解释 (2016.12.3)
在世界范围内上演的昂纳克寓言——再谈川普震撼 (2016.11.29)
习近平下一步不可能走向宪政民主 (2016.11.21)
川普震撼提出了什么问题 (2016.11.18)
从美国的种族问题谈起(三)(2016.11.17)
从美国的种族问题谈起(二)(2016.11.16)
从美国的种族问题谈起(一)(2016.11.2)
对中共国台办两份白皮书的微妙差异之辨析 (2016.10.26)
Traces the Roots of Democratic Thought in China (2016.10.28)
从毛时代到习时代,探源中国的自由主义 (2016.10.25)
对《二手时间》的一点疑问 (2016.10.24)
为什么民主的现代化理论不适用于中国 (2016.10.14)
语词的魔障--那时候,告密不叫告密 (2016.10.7)
蔡英文会在双十庆典上讲出“一中两区”吗?(2016.10.5)
两岸关系要走向对抗吗?(2016.9.30)
在这种事上,我相信希拉里的政敌 (2016.9.22)
写在“911”十五周年 (2016.9.16)
纪念莱布尼兹逝世300周年 (2016.9.15)
文革中废除高考制度的幕后原因 (2016.9.14)
崇拜强权反映了人类最下贱的一种习性 (2016.9.6)
“除了共产党,哪个能办到?” - 简评G20杭州峰会 (2016.9.5)
以诺齐克倡导的方式度晚年 (2016.8.22)
再谈港独 (2016.8.15)
谈谈港独 (2016.8.12)
英雄中的英雄 (2016.8.4)
习近平反对邓小平 (2016.8.1)
美国2016大选与中国 (2016.8.1)
南海案与国际法 (2016.7.22)
太平岛不算岛,其实更好 (2016.7.15)
要看懂南海案,只消问“北京为何不应诉 (2016.7.15)
文革五十周年 - 因出身受到批判 前途叵测 (2016.7.15)
毛泽东的文革与古希腊的僭主统治术 (2016.7.8)
从戚本禹的命运看文革期间的中央文革(下)(2016.7.6)
从戚本禹的命运看文革期间的中央文革(上)(2016.7.6)
从鲜为人知的珠海会议看军队在中共内斗中的作用 (2016.7.1)
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自由主义 (2016.6.23)
毛没搞家天下,因为他知道他做不到 (2016.6.11)
悼念李洪林 (2016.6.10)
拒绝纪念六四的本土派其实就是建制派 (2016.6.3)
军报文章用意何在?(2016.6.1)
读《传说中的何维凌手稿》有感 (2016.5.27)
蔡英文总统演说一大亮点 (2016.5.20)
蔡英文肯定「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2016.5.20)
蔡英文宜講明一中 (2016.5.19)
美国史上最不寻常的总统大选 (2016.5.13)
制止当局对郭飞雄的慢性谋杀 (2016.5.3)
台湾人的认同,一大半是别人叫出来的 (2016.5.2)
理解了时代才能理解刘宾雁 (2016.4.30)
毛泽东的文革与斯大林的大清洗 (2016.4.29)
从张五常对中国经济的建议谈起 (2016.4.24)
美国人更习惯独处吗? (2016.4.18)
环时民调 用意何在——解读《台湾问题民意大调查》(2016.4.15)
如山罪行中的一小抔土 (2016.4.5)
大陆与台湾:快与慢 (2016.4.4)
纪念文革五十周年 (2016.4.3)
主张暴力抗争的人,你打算怎样操作?(2016.3.28)
习近平凶多吉少 (2016.3.18)
对梁警官的判决有问题,但不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不是美国司法体系的问题<下> (2016.3.4)
对梁警官的判决有问题,但不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不是美国司法体系的问题<中> (2016.3.3)
对梁警官的判决有问题,但不是种族歧视的问题,不是美国司法体系的问题<上> (2016.3.2)
顾约瑟被捕说明了什么 (2016.3.3)
美国之音: 胡平专访:谈男女情欲与个人崇拜 (2016.3.1)
悼袁庚 (2016.2.25)
为什么“人人生而平等”——对不证自明的真理的一种证明 (2016.2.19)
令完成手裡究竟握有什麼?(2016.2.16)
造反派为何闹分裂、打内战(下)——写在文革50周年 (2016.2.5)
造反派为何闹分裂、打内战(中)——写在文革50周年 (2016.1.22)
造反派为何闹分裂、打内战(上)——写在文革50周年 (2016.1.7)
小英不是空心菜——在台湾大选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6.1.27)
中南海认领跨境绑架案 (2016.1.24)
與其問蔡英文,不如問習近平——九二共識之我見 (2016.1.20)
徐爱生是酷吏还是高级黑?(2016.1.5)
从一篇关于令完成的假报道谈起 (2016.1.5)

【時政۰观察】选择

【读书۰评论】选择

专著۰文集 | 時事۰縱橫 | 广角۰视频 | 影像۰生活 | 搜索۰回馈

   

last updated 08/02/16 01:16